许慎的名字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8 15:48:4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东汉尊儒学,儒生们大多专注一经,像许慎这样能治五经者,了了。儒生们视野不够开阔,产生了今文经和古文经两大派系之争。今文经不尊古,随便解读文字,这让许先生深恶痛绝。
许先生跟随他的老师贾逵,多年来无数次出入皇家书库,能读到许多别人看不到的古文典籍,知识面开阔,致学谨慎,决定认认真真研究一下文字,写一本字书,意在“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为文字正本清源。
字书叫什么名字呢?他想了想,字的造法,无非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而字呢,象形曰“文”,它法为“字”,不如就叫《说文解字》吧!
这是个多么浩瀚的工程!但那时候,他还年轻,而立之年,精力充沛。他在心里无数次地呼唤自己的名字:“慎!慎!”
为准确解释方言俗语,他除查资料外,还走访各地官员、进京商贾。为考察石刻文字,跋山涉水,身临其地。他不仅只限于说解,还寓教于其中,比如“酒”: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书成之时,正是新春佳节,门外传来一串串欢笑,无数家厨房里飘来饭香,人们穿新衣戴新帽,奔走于大街小巷。不管人们知情不知情,似乎都在为许先生贺喜,都在为一本旷世字书的诞生,奔走相告。
许先生望望窗外,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站在镜子前看了看,鬓角已有华发暗生,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十年矣。他兀自感叹一番,又重新坐下,他要为《说文解字》写个序言。
序言很快写好。他本来想象我这篇文章一样,迅速交稿,长出一口气。但他很快又安静下来,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初稿,初稿而已,放一放,不急!”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如果遇到许先生,一定会被驳斥回去。
这一放就是二十年,比编的时间还长,今天的人肯定等不及。四十不惑,他知道这一生自己的价值在哪里,索性辞官回家,专心编书。这二十年,他把初稿看了又看,校了又校,慎之又慎,万无一失。这二十年,连皇帝都换了几茬:和帝、殇帝、安帝。
话说公元121年9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正飞车奔驰在去京城洛阳的路上。官道上扬起的尘土,给他素净的脸上蒙了一层淡淡的黑黄。汗水流下来,变成一道道曲曲折折的黑线。
他是许慎的儿子许冲,他正在做一件传承文明的大事。在此大事面前,改朝换代,都淡如云烟,不值一提。他的车上,放着文明的接力火把——父亲的《说文解字》。父亲年纪大了,已年过花甲,身体也因多年著书累倒,他现在是代父呈书。
书经一个月审阅后,许慎的功绩得到肯定,获布四十匹——汗颜,比诺奖差得太远。
许先生又活了二十多年,卒于家中。在死生无常、富贵在天的年代,算是有福之人。他有福,在于不争。他不争名利,性情淳笃,做人谨慎;也在于争,他为字一争,慎之又慎。许慎许慎,只许谨慎。
许慎死后,被葬在自己的家乡, 今天的漯河市召陵区,许庄村东土岗上。据说现在的许庄村人,多是许慎的后裔。
我们去漯河时,正是初夏,朵朵阳光绽在沙澧河上。这个城市,因许慎而有名,许南阁祠、许慎小学、许慎文化园……
在许慎小学,我们看到开放式超大读书室。墙壁上处处是“说文解字”,如:“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才艺室里展示着孩子们的书法、绘画、手工、和摄影作品。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除了御和射,其他四艺全学。最具许慎特色的,当然是识字,老师和学生都识得篆字和一些甲骨文。许多学生都参加过汉字听写大会。
为什么要办汉字听写大会?这绝非偶然。现在和许慎生活的年代有些像,两大派别在拔河,那时是古文和今文,如今是传统和网络。进入电子时代,文字由书写变成了敲击键盘,提笔忘字,错别字越来越多。某些网络语言,也以张牙舞爪之势侵蚀汉字的本真,如把同学叫成“童鞋”,把版主叫成“斑竹”“板猪”,还有“白骨精”“蛋白质”“喜大普奔”……汉语变得越来越奇怪。该节目旨在唤起人们对汉字的重视和规范,类似许先生的隔空喊话,许先生如果能穿越时空,看到汉字的乱象,一定会很急。
也幸亏有许慎。
在许慎文化园,我看到这样一幕。一群来自安徽的孩子,专程来破蒙。孩子要开始学业了,自然要拜圣。早上进园,已看见他们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在换汉服,然后站在自己的桌子后、蒲团前,恭敬安静地等待仪式。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