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浙江大学阮勇斌院士、陈为教授携浙大城市学院石龙祥博士、金仓宏教授、王军教授一行五人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围绕“人工智能在陶片分期领域的应用”开展深度学术交流与实地调研,推动考古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跨学科融合,为河南考古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29日下午,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法伟的陪同下,专家团队首先前往方城八里桥遗址工地开展现场考察。该遗址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二里头文化时期聚落遗址,保存有丰富的房屋基址、城墙、墓葬等遗迹。阮勇斌院士一行实地察看了二里头时期的房屋遗迹与城墙遗存,与周要港、赵腾飞等一线考古人员就遗址年代序列、器物组合特征及陶片整理现状进行深入交流,并初步探讨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AI技术,辅助实现陶片的智能分型分式与分期断代。

10月30日上午,双方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专题座谈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琴、副院长梁法伟出席会议,重大项目部副部长曹艳朋、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部副部长侯彦峰及考古数据信息中心主任聂凡参加交流。会上,浙江大学团队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三维建模、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技术进展,重点展示了其在考古陶片自动分类、年代预测等方面的初步成果;河南考古院则分享了在八里桥、郑州商城、小双桥等重大遗址发掘中积累的陶片整理实践经验,以及当前人工分型分式效率低、主观性强等现实挑战。双方就数据标准共建、算法模型优化、试点合作项目等达成初步共识。

会后,专家团队参观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标本室,近距离观摩了包括青铜器、陶器等各类出土文物,进一步加深对中原地区考古遗存特征的理解。


当日下午,阮勇斌院士一行还赴郑州商城遗址书院街北片区和小双桥遗址实地调研。在书院街北片区遗址和小双桥遗址,专家们结合不同文化阶段的陶片类型与遗址功能,就AI技术在多遗址、跨区域陶片比对与文化谱系构建中的应用潜力与宋振民、师东辉等负责人展开讨论,为未来技术落地提供了具体场景参考。
此次交流不仅搭建了考古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的合作平台,也标志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推动“智慧考古”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双方表示,将以二里头文化陶片为切入点,尽快启动试点合作,探索AI赋能考古研究的新范式,助力河南从“考古大省”向“数字考古强省”跨越。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