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黄河带给开封的不仅有辉煌,更有惨痛的记忆
黄河带给开封的不仅有辉煌,更有惨痛的记忆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4 9:06:2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北宋以前,黄河流经河南北部,由天津附近入海。它虽然不断决口泛滥,但对开封并无直接影响。北宋末年,由于黄河主流向东南摆动,常由汴、泗、涡、颍之道入淮河。黄河、淮河间的河流与湖泊,大多是这个时期因黄河的决口泛滥而渐趋废弃的。其他如五丈河、惠民河等大体也是在同一时期废弃的。运道废弃,交通中断,昔日凭借水运有利条件发展、繁荣起来的开封自然走向衰落。加上元代建都北京,大运河及海运开通,政治中心与交通路线发生转移,开封赖以发展、繁荣的两个支柱业已倾毁,所以,元明时期,开封由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城市沦为一个地区性的政治、经济中心。
    黄河真正开始威胁开封的安全,是在金代黄河向南大改道以后。
    “金代黄河河道的南移,自此开封城池紧靠黄河险工河段,首当其冲成为黄河徙、决、冲、淤的最大受害者。”开封第一黄河河务局高级技师马军旗告诉记者。
    据史料记载,此后近1000年间,黄河决口300多次,其中大水进城就有7次。公元1305年黄河决口,把开封城淹没。公元1642年,为逼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掘黄河大堤,给开封带来了灭顶之灾。“城从内皆巨浸,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此时,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37万人仅存两万余人,开封城元气大伤。
    开封最后一次灭顶之灾是由1841年柳园口的决口造成的。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在开封张湾决口,河水曾一度冲进开封城内,形势十分危急。河南巡抚王鼎上书力荐因鸦片战争而被谪戍伊犁的林则徐来开封办堵口复堤事宜。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之前,曾担任过河南布政使和河道总督,熟悉河南,熟悉开封,更熟悉治黄事务。
    正在遣戍途中的林则徐,奉命折回东河(指开封以下黄河段)效力。他在开封黄河大堤工地上,指挥开封军民奋力抢险、堵口,历时5个月终于堵住决口,修筑了从马头到小马卷近9公里的黄河大堤,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堤坝。
    开封人民为感念林则徐筑堤救城之功绩,把这一段黄河堤称之为“林公堤”。后经不断续建,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整修,加高改进,现有坝、垛、护岸工程47道,是黄河下游的重要险工,是保卫豫、皖、苏广大地区免遭黄河水患的前沿阵地。
    黄河的一次次吞噬,加之风、沙和战火侵扰,北宋东京城(故址)逐渐完全被泥沙掩埋,从地面上消失了。正是黄河的缘故,开封从国都衰落到后来成为省城,进而成为一个地区性城市,一步步走向衰落。
    “黄河就像悬在开封人心头的一把利剑,‘三年两决口’的情况,使人们经常处于流离失所境地。”马军旗说,“但黄河又是一条非常有创造力的河流,黄河泥沙中挟带有丰富的有机质,每决一次口,等于给土地上了一层肥料,对土壤的改良非常有好处,一年过后,生地就会变成熟地,非常适合耕种,黄河又是悬河,人们能利用它自流灌溉,所以当地人民虽怕黄河但又离不开黄河,每次洪灾过后,人们会重返家园。”
    也正因为黄河的泥沙“大被”,东京城等才得以免遭更多的摧残而较完整地保存给今人一个丰厚的文化遗产——“城摞城”奇观。经考古发掘证实,开封“城摞城”奇观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撩开。
    此外,由于开封位于黄河中下游,黄河在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进入广阔的华北平原后,因地势平坦流速降低,从中上游带来的巨量泥沙便在此大量沉积下来。到了开封境内,这种现象最为明显。
    据统计,每年有3亿吨泥沙淤积在中下游河床内,使这段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开封河段已逐步形成闻名中外的悬河奇观。清代的史书中就有“城在釜底,仰视黄河”的记载。正是这高高悬在开封城之上的黄河,演绎了人类城市发展史中最奇特、最难以置信的故事。当滔天的黄河水裹挟着千钧泥沙决堤而来,将繁华的开封城悉数埋没后,不久,不屈的人们又在原址建起一座依旧繁华的都市。如此反复,开封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屡淹屡建的一桩奇迹。
    12月11日,记者在柳园口黄河大堤上举目四望,乌云紧锁,能见度很低。大堤北边的黄河居高临下,缓缓流动;大堤南边的村庄、树木、农田陡然落入洼地,可清楚地看到黄河之水已高出南岸的地面3米到5米。闻名中外的悬河奇观就这样进入了视线。
    每念及此,不少专家学者常常感叹:成也黄河,败也黄河。

(作者:康冀楠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