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诗词中的悠悠乡愁
北宋诗词中的悠悠乡愁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2 14:43:0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范仲淹戍守西北时的另一阕表达乡愁的词作是《苏幕遮·怀旧》。词作以沉郁雄健的笔力,抒写低回婉转的乡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阔大。词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送别中的乡愁
    一代文豪苏轼与妻子王弗恩爱情深,不料王弗突然染病,卒于京师,这令苏轼悲痛万分:“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亡妻王氏墓志铭》)一年后王弗归葬故乡眉州。“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他对亡妻的深深悼念。后来妻弟王缄到杭州看望苏轼,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苏轼又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在送别王缄时,他填下一阕《临江仙》。词曰:“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为官数度遭贬,身在天涯异乡,这位悲凉的孤客此刻在极度伤感中,通过作品表达了自己悼亡的悲伤之情和政治的失意之感,也表达了“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的浓浓乡愁,所以结句才有“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的断肠之语。
    多年后,回到京师的苏轼得知一个叫贾讷的人将到自己的故乡任职,也写下《送贾讷倅眉》一诗送别。苏轼在诗作中告知贾讷父母、妻子的坟墓所在,在祝愿贾讷做官有为的同时,委托他到坟前看望父母并问候家乡父老。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样跃然纸上。诗曰:“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避难中的乡愁
    靖康元年,金兵攻陷东京,宋室南渡。朱敦儒离开故乡洛阳,逃难至岭南。“直至凤凰城破后”“天涯海角信音稀”,他填有多首表达离乱中的乡愁之作。小令《采桑子·彭浪矶》,叹身世经历,表亡国悲痛,抒辞乡凄凉:“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在岭南他填下《雨中花·岭南作》一阕:“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词作上片追述平安岁月中在故乡的生活,下片写作者在“胡尘卷地,南走炎荒”中的痛苦:寄人篱下,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眼看塞雁北去、蛮江西流,他只有“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的悲叹。
    避难江南的词人李清照于醉乡中思念故乡。在一个“风柔日薄”的春天,她以一阕《菩萨蛮》倾吐对故乡彻骨的难忘:“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在一个“寒日萧萧”的秋天,想起那个壮志未酬的老乡王粲(字仲宣),她心中更加凄凉,以一阕《鹧鸪天》抒发难以言尽的悲苦和乡愁:“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她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更是表达了对东京城的怀念,因为在这里,她是父母膝下的娇女,她与赵明诚喜结连理,她与诗人名家吟诗唱和。东京城热闹的元宵节里有她美丽的身影,所以才有了悲凉境遇下“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的回忆。
    乡愁,一种家乡味道,一种故土情结,一种独特眷恋,一种世代传承的共同记忆。它根植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勾起我们缕缕的情丝,久久挥之不去。品味着北宋诗词佳作中的乡愁,那种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依然令我们难以割舍!

(作者:邓高峰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