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巾帼女杰刘青霞
巾帼女杰刘青霞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7 11:39:5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三
    乐善好施的刘青霞慷慨解囊,不断地为老百姓做好事,最初的动机是单纯的。一次偶然的机缘,让她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羁绊,由一个社会慈善家逐步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女杰。
    1906年,河南籍留日学生张钟端、刘恒泰、潘祖培、罗文华等4人归国省亲,由刘耀德的侄孙刘恒泰引荐,张钟端等人登门拜访了刘青霞。几位具有远大志向的年轻留学生,向刘青霞详细介绍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女子教育情况,鼓动她赴日本考察,接受新思想教育。就是这次会面,让足不出户的刘青霞迎来了人生重大的转机。
    在马家7个姊妹中,刘青霞与二哥马吉樟关系最好。崇尚新生活的马吉樟虽然在旧政府任职,却结交了不少进步人士,为小妹刘青霞的社交活动提供了平台。刘青霞将自己准备远赴日本的想法告诉了马吉樟,马吉樟理解小妹的心思。为了让她从丧夫之痛中解脱出来,振作精神开始新的生活,马吉樟决定带小妹出国长长见识。
    1907年春,作为北京“豫学堂”的校长,马吉樟奉旨远赴日本考察学务。他趁机呈请学部和外务部,为小妹办理了出国护照。“千万富孀”刘青霞远涉东洋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成为重磅新闻。当时的《河南官报》曾经发文报道:“一品命妇刘马氏,系本籍绅士,翰林院侍读马太史吉樟之妹,而已故山西试用道刘观察德煦之妻也。热心学务,考求实业,兹携子刘鼎元赴东洋调查女学堂及各项实业、学堂规制。由其兄马侍读具呈学部转请外务部发给护照。”
    马吉樟将孀居的小妹刘青霞带往日本小住半年,在东京租了一套住房。兄妹俩受到旅日留学生的热情款待,女学生朱珍吾、唐群英还经常到住处拜访刘青霞,陪她游览异域风光,开阔视野。在日本考察期间,刘青霞有幸结识孙中山、黄兴、秋瑾等同盟会人士,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熏陶,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刘青霞从此背叛封建社会和家庭,追随孙中山先生走上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道路,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她听说豫籍留学生筹划出版《河南》杂志,因无经费,迟迟不能付梓出版,当即捐出两万元,资助同盟会创办《河南》杂志,并结识了作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挥毫题词,赞誉她“才貌双全”。《河南》杂志以鲜明的民主革命立场,发表内容充实和思想激进的文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鲁迅先生曾以“令飞”“迅行”等笔名,先后为该刊撰写和翻译过多篇文章,受到爱国人士的推崇。刘青霞在日本还捐款6600多元,资助并参与创办了《中国新女界》刊物,开始为女性解放奔走呼号。张钟端因创办《河南》杂志,被清政府取消官费留学资格,刘青霞及时给予资助,让张钟端继续就读,完成学业。
    旅日归来,刘青霞拥资千万,胸怀天下,决心走教育兴国的道路。1908年,她冲破重重阻力,斥巨资在尉氏县城自家的花园内创办起中州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为中华民族培育女子英才。她每年支白银3000两,免费供学生制服、伙食、书籍、文具等,规定女生入学后先放足锻炼身体,然后学习国文、算术、修身、史地等课程。为了让学生受到系统教育,她特意聘请旅日留学生刘恒泰、朱珍吾以及日本籍女教师高山爱之任课,经常深入到学校查看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跟学生一块就餐。在她的悉心督导下,这所河南第一女校为民主革命培养了一批人才,曾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妈妈同志”的任锐、开封省立女中校长高秀英等都是该校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这所学校被人民政府更名为实验小学,至今人们仍习惯称呼为“南花园学校”。
    刘青霞在创办华英女校的同时,还多次捐款,少则几千两白银,多者数万两白银,资助尉氏县高等小学堂、省城中州女学堂、中州公学、京师女子师范学校和北京女子政法学校,用于建造校舍,购买图书和教学设备,扩大招生规模,改善学生的生活。她以“散钱财,重大义”的善举践行自己“凡属公益善举,宁节己襄助,未敢做守财之奴”的诺言。
(作者:睢建民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