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漯河市郾城八虚景
漯河市郾城八虚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29 10:19:1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文帝凌云宫:文帝凌云宫即指凌云台遗址,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西北30里新店镇台王村,高出周围地面约7米,文化层厚3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曹操病死洛阳。10月,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今繁城镇)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建立魏朝,为魏文帝。当时突然有一只凤凰从台后凌空而起,打了一个旋便翩然南翔,落在距受禅台三十里一个浅井里。后来凤凰不见了,井口却出现了一块四方形的裂青石,凤凰再次起飞时,竟把平地隆起了一高台,它没能挣脱被压在地下,但是它那隆起的凌云雄姿,却永远留在人间。曹丕望着这异常的吉兆,万分激动,把这个台视为他的皇业发祥地,遂下令建造行宫。凌云台由此而得名。当时许都周围,以凌云台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出现一系列惊人的异常现象:野蚕结满树,累累欲坠;桃李压枝头,势如垒卵;麦穗五个头,籽饱开怀;鹿群与人伴,似若训犬。这就是《受禅表》上说的“甘露零于本草,野蚕茧于茂树,嘉禾神芝,奇禽灵兽,穷祥吉瑞者,期月之间,润七日余见。嘉祥之降,未有若今之盛者也!”
     孔思子归处:孔子思归处在现在的漯河市郾城区东约20公里的召陵镇归村。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涯。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师徒羁留陈国时,鲁国执政的季桓子大病,一天,他同独生子康子乘车环游城中,看着鲁都衰敝的景色,他怀念起五年前被自己逼走的孔子,意识到了孔子对于鲁国的意义。几天后,季桓子病逝,在临终之时,嘱托其子季康子一定要召孔子回鲁国。
季桓子死后,鲁国由季康子执政。他想要遵从父嘱,召回孔子。不料,他的家臣公之鱼提出异议。公之鱼认为:“过去先君任用孔子未能善始善终,被诸侯所耻笑。现在您又要用他,若是同样不能善始善终,不是仍会落下笑柄吗?”鲁国政事确实需要有贤能之士来辅佐,于是季康子接受公子鱼的建议,决定改召孔子弟子冉求回鲁国。他们游说讲学至召陵东时,冉求接到使者之请,临行前,孔子对他说:“鲁国召你回去,不是小用,是要大用一番啊。”他对鲁国的形势、弟子的才能都是十分了解的,在冉求回鲁的当天,孔子不禁流露出对自己师徒一伙在异国漂零不定的生活的厌倦,自言自语道:“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弟子们志向高大得很,文采又都斐然可观,我真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哩。”不久前由鲁国回到孔子身边的弟子子贡知道夫子的思归之心,更知道夫子不受当国者邀请绝不会自行返鲁,所以他在为冉求送行时特地叮嘱:“如被重用,一定速召夫子。”冉求奉召回国后,做了宰相,深受季康子的赏识和重用。而对于孔子,季康子却久久没有召其回国之心。直到孔子六十八岁时,季康子才在冉求的劝说下“以币迎孔子,孔子返鲁。”(《史记·孔子世家》)为纪念孔子曾在这里思念回家,后人便把村名改为归村。
    商高扑蝗营:商高扑蝗营是根据商代中叶,商高宗武丁皇帝带领文武百官及兵丁在郾城一带灭蝗一事而来。相传商高宗继位以后,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体恤百姓,开创了“武丁中兴”的局面。有一年,河南中部发生蝗虫灾害,他立即亲自带兵赶赴而来,同当地百姓一起扑打蝗虫,并在现在裴城的宋岗、大刘的皇玉、召陵的高皇殿等一带安营扎寨,大打一场灭蝗大战。经过官民们的共同努力,终于驱走了蝗虫,保住了庄稼,使农民的损失减到了最低限度,避免了一场大的饥荒。百姓深受感动,为纪念商高宗武丁皇帝的恩德,当地百姓自觉集资在宋岗北门,商高宗安营灭蝗的地方修了一座商高宗武丁庙,在高皇殿村修了一座高皇爷庙,两座庙内均塑有武丁像,每年三月三百姓们都去祭祀。现庙已无存。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