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顺是晚清名将,曾为湘军骑兵主将。他世居洛阳县庞村(今伊滨区庞村镇),这个位于万安山下的著名村镇,曾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的一座旧武馆讲起吧。
鹔元武馆之创办
庞村是个古老的村庄,村中的马氏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自古有尚武之风。
雍正年间和乾隆初年,庞村的马一鹔(sù)、马一元兄弟,相继应募从军,并以军功成为基层军官,马一鹔任虢州川把总,马一元任武陟县把总。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前后,两人退役后,创办以培养科举人才为目的武馆,名为鹔元武馆。
清代的科举,分文科和武科,武科又称武举,考试分几个等级进行: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考试内容大致为马射、步射、硬弓刀石,同时进行武术理论考试。
鹔元武馆创办的目的,就是培养科举人才,因此所学内容与武科考试密切相关。但是,马氏兄弟很重视儒家经典,也聘请洛阳大儒担任武馆的教员,传授《四书》《五经》及史政、诗文等。
万安山东麓有一处天然草原,约四千亩,马氏兄弟在此建鹔元牧场,从事武馆所需马匹的饲养,并在这里进行骑术训练。
到乾隆末年,鹔元武馆已培养了一大批武秀才、武举人,成为豫西地区著名武馆之一。但是,武馆的真正兴盛,是从马长治、马彧彪父子开始的。
中原武林之盟主
马长治是马一鹔之孙,乾隆末年的武解元,即河南省武科乡试的第一名,后担任鹔元武馆的掌门人。当时,中原各大武馆经常举行武术比赛,即武林大会,马长治从未遇到过对手,被公认为中原武林的盟主。
有一次,马长治正在武馆的训练场给弟子们传授武艺,有一群村民前来观看。有一妇人怀抱婴儿,此婴儿啼哭不止。马长治见状,腾空抓取了在树梢上鸣叫的一只小鸟,送给婴儿,博取婴儿一笑,对其神技众人皆惊,天下武林也多闻之。
马长治受山东武林相邀,携一弟子,手持铁杖前往。至济南府西的一座桥上,桥下伏兵齐出,刀剑往来如飞,马长治一边护住弟子,一边以铁杖御敌,将这几十人全部制服。原来,这是山东武林对他的考验,没想到马长治武艺竟如此高超,众人皆服。马长治在山东月余,武林各派争相宴请,声名著于齐鲁。
马长治之子马彧(yù)彪,也是武举人出身,其武功高于其父,到他继任鹔元武馆掌门人后,武馆更加兴盛,生徒近千人。马彧彪与其父不同,不喜欢结交侠客,屡次拒绝群侠的相结之请,而专注于武馆之教学。马彧彪的弟子,中武举者甚多,最著名的是吴德水。吴德水,字星源,自幼入鹔元武馆学艺。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吴德水考中武举人,两年后武进士及第,授正六品蓝翎侍卫,后升任从四品的蓝翎都司等职。
八百学子从军去
马彧彪之子马德顺,生于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他与其祖其父出身武科不同,在十岁时,考中文秀才。他也自幼习武,考中文秀才后,决定弃文学武,但是不喜欢鹔元武馆的应试教育,而喜欢结交各路侠客,学习武林各派独门绝技。虽然他武艺精湛,但两次乡试中,都名落孙山。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在吴德水的推荐下,马德顺到北京给翰林院编修吴嘉宾当随从。不久,吴嘉宾因故被革职,流放塞外从军,马德顺陪同前往。在北方草原,马德顺认真学习骑射之术和兵书战策。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马德顺的母亲去世,他回乡守丧,并在鹔元武馆担任马术教练。三年后,在湘军主帅曾国藩的推荐下,清廷起用吴嘉宾为内阁中书,协助曾国藩统御湘军以抵抗太平军。湘军的骑兵甚弱,不足四百人,吴嘉宾写信给马德顺,令他在洛阳招募和训练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
马德顺动员了鹔元武馆的六百多名学子从军,又从洛阳各武馆招募近两百名学子,组成八百人的骑兵部队,在鹔元牧场经过严格训练后,开赴湘军大营。曾国藩命这支骑兵部队独立成营,名为“顺”字营,马德顺任代理千总,为该营长官。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顺”字营在祁门,大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二十万,震惊天下。马德顺升为从三品游击将军,担任湘军骑兵主将,后跟随左宗棠平定浙江,迁为正二品的代理浙江提督。
陕甘发生叛乱后,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着手收复西北事宜,马德顺带湘军骑兵入陕甘。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马德顺攻克敌巢董志原,但在固原遇到埋伏,战死疆场。他手下的将领同时阵亡的还有副将张显扬,都司张成进、董万青等。他们都是马德顺带去的洛阳子弟。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