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老王坡:老王坡位于漯河市郾城区东南约25公里处,为一片周长约四十五里的低洼地。每年雨季,四周的雨水都往这里涌流,无法排泄,往往短时间内便积水成灾,因此便有了水淹老王坡的神话传说。据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即将诞生一个王子,可是,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当地群众得罪了西天圣母---玉皇大帝的妻子王母娘娘,西天圣母便想方设法阻止该王子的诞生。一天,她调来四海龙王,让他们使风布雨,猛洒狂泻,一夜之间便把老王坡变成一片汪洋,致使还没降生的未来王子和其母全被淹死,当地的百姓也受到牵连,死伤无数。从此,每到汛期,老王坡都会被洪水淹没。目前这里已经成为滞洪区。
土遁召陵城:召陵位于漯河市郾城区东约15公里处,据《郾城县志》记载:“召者,高也,其地丘墟,井深数丈,故以名焉”。春秋时,诸侯曾在这里会盟,后来立国建城,因此称召陵。关于土遁召陵城的来历也是源于神话传说。传说西天圣母水淹老王坡时,本来不想殃及无辜,可是由于用水过大,滔滔洪水如万马奔腾却向北倾泻而来,势不可挡,眼看要危及召陵一带百姓。玉皇大帝闻讯大惊,急命土神挖去西天圣母住地的圣土堵之,形成了一道蜿蜒数里的长岭高台,终于挡住了洪水,使这里的群众免去一场灭顶之灾。从此,这里形成了高处周围近20米的高地。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但成了历史上兵家相争的战略要地,而且更是水灾年间附近村民的避难之所。
火烧邓襄寨:邓襄寨位于漯河市郾城区东约三十五里处今为邓襄镇政府所在地。这里原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在遗址上筑建城时,残墙断壁间暴露出红色烧土颗粒和文化层(红烧土层),人们误认为是因火烧之。故有火烧邓襄寨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天神触犯了天条,被贬至下界,在人间受苦磨难。到了人间,玉帝让他成了一位沿村乞讨的叫花子。一日,他乞讨来到邓襄城,全城的富贵人竟没有一个施舍他,一连两三天没讨得一口饭吃,饿得两眼昏花,难以支持,就晕倒在道路旁。后被一老翁发现,给他端来吃喝,还把他领到家里长期居住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天神劫难届满,在他返回天庭时,得知上天要惩罚邓襄这一带的人。他感激老翁的恩情,但又不能泄露天机,便灵机一动,化作一位卖油老汉,在老翁出门买油时,天神就告诉他:“这位老哥,我看你面相,家里将遇大难,若想躲过此难,可带全家出 南门半里许,切记!切记!”说罢便隐身而去,老翁知道遇上了神仙,就按天神的嘱咐,率全家人走出了邓襄寨,刚走出半里许,身后的邓襄寨便突起冲天大火,浓烟滚滚,整个邓襄寨瞬间被大火吞没。这时,老翁方知是天神救了他全家性命。
岳帅挂刀营:挂刀营原名吕庄村,位于漯河市郾城区南五里处,即今天的挂马营村,属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和指挥寨、拐子张一样,是为纪念岳飞和金兵的郾城之战而改的名。据《郾城县记》载: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抗金兵于郾城,军营驻扎于此,为严明军纪,不骚扰地方百姓,就在村西一棵大杨树上挂佩刀一把,提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违令者斩。岳飞的举动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极大欢迎。吕庄村和附近村民纷纷争先恐后地为岳家军送饭、送衣、送草料,并烧香祈祷,希望神仙保佑岳家军打胜仗。由于当地群众的爱戴与支持,岳家军锐气大振,在与金兵交战中个个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击溃金兵数万众获得大捷。后来当地村民为纪念岳飞和金兵的郾城之战,就把吕庄村改成了挂刀营村。
裴相郝连城:郝连城是指现在的郝家台,俗称磕脚台。相传,东汉王莽撵刘秀时,刘秀率领13骑调集援军,日夜奔波,几日鞋未脱,鞋里鞋外积沾了许多泥土,当跑到漯河市郾城区石槽赵村东北喘息时,刘秀和众人均磕鞋倒土,由于土厚人多,一瞬间所磕处便形成了一座土丘,因此得名磕脚台,即郝家台。其实,此处实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遗址,1986年——1987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丰富的龙山文化中晚期遗迹、遗物。1987年3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郝家台附近还有一祠,称为“裴相公祠”,是为纪念唐宰相裴度而建。因此这一景称裴相郝连城。
[1][2]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