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郾城八景”之神井蟠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25 15:37:2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水塔另一侧,一座半人多高的红砖墙四合围立,若不是走近下观,几乎难以发现古井就寂寞地置身于砖墙之内。笔者了解到,砖墙是原郾城制药厂所立,为了防止小孩不慎落入井中。砖墙中的古井犹如一方水池,水面上飘满塑料袋、木板等垃圾,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井水幽深依旧,但再不复当年龙游井底的神奇景观。一口“神井”已落入世俗,失去了它精美、灵秀的气韵。此情此景令笔者不胜唏嘘,眼前的古井是否还能担当“郾城八景”的美名呢?
八角琉璃井已被人用砖垒起。
眼前的八角琉璃井虽然破败不堪,但它在郾城历史上确实大名鼎鼎,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它的传说。
相传明永乐年间,井旁住着磨豆腐为生的宋氏一家。每天老两口从井里打水磨豆腐,儿子挑着担子出去叫卖,以此糊口度日。一天,儿子一大早就出去卖豆腐了,宋老汉到井里打水准备磨豆腐,还没走到井边,家里喂养的两只大白鹅从身后追了过来,争着跳到井里。老汉觉得奇怪,趴在井边往里看,没发现鹅的影子,又等了好长时间,还没见白鹅浮出水面,老汉既纳闷又惋惜,便坐在井边等。
快到中午时儿子从外面回来,他一放下担子,两只大白鹅就呱呱地叫着向老汉跑来。老汉一看,正是自家的那两只鹅。老汉更奇怪了:明明看着两只鹅跳进井里没出来,怎么会在儿子的豆腐筐里呢?原来,儿子卖完豆腐后觉得身上燥热,便去河里洗澡,刚走到河边,只见两只大白鹅呱呱叫着从河中央向他游来。正在发愣,大白鹅已经上岸来到他的脚边,他掂起一只鹅细看,鹅腿上居然有他亲手绑的红布记号,心想,我家的鹅怎么会到这儿呢?百般不解中,他把白鹅放进豆腐筐里,挑起担子就回来了。一家三口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眼井跟城南的沙河是相通的。
消息一经传出,宋家的豆腐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大家都夸他家的豆腐鲜嫩味美,说是跟井水有关,宋家豆腐享誉方圆百里。当朝皇帝听说了这段佳话,不仅亲临御览八角琉璃井,封其为龙井,还亲自品尝了宋家豆腐,并下诏把宋老汉一家召进宫里做御用豆腐。
“神井蟠龙”古迹待修葺
再美的传说也抵挡不住古井的败落,市民心中充满遗憾与惋惜。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希望这口古井能得到保护和开发。
“这个井很有名,有南方人专程来看咱这口井,但是一看这样人家就走了,真的没啥可看的。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咱漯河也不例外。原来的这些老景点,是不是也该重新开发、重新整修一下呢?希望郾城的历史遗迹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市民王华说。
70岁的市民李云英已在八角琉璃井附近生活了数十年,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很多东关人都喝这口井里的水。“传说中这个可是龙井,以前附近的人们都吃这井里的水。这里的水好啊,点出来的豆腐就是比别的地方好吃,很多人大老远跑到这里来拉水。现在有了自来水,不吃这井水了,但是这口井也应该保护起来吧?!你看现在井里有很多脏东西,都是不自觉的人往里扔的,也该清理清理了。都说这口井的水好啊,养人。希望能清理一下,说不定水还能吃呢。”李云英说。
“这些老景点慢慢都被人们淡忘了,现在漯河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口井的历史了。”王华说,这口井只有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了解得多一些,他希望这口井能得到开发,让更多的人认识这口古井,了解老郾城的历史。
八角琉璃井旁有块石碑,记载着清乾隆年间百姓集资重修古井之事。
[1][2]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