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杏花营
杏花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8/30 10:29:1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杏花营,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仅三个字,便能诱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春天时节,杏花春雨,是诗人们的最爱。“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任你用尽美好的词汇,怎么能够把每一年满地杏花如云的景象描写出来?春天,如果你带着这种梦想,到杏花营寻找杏花满地的美景,已经不太容易。因为,今日的杏花营,已经不是传统农业背景下的杏花营了。 
    杏花营村原属于现在的祥符区,因行政区划被调整到如今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如今是杏花营镇政府所在地,距开封市区不远,有公交车可直达。陇海铁路上有一个小站——杏花营站。与陇海铁路平行的310国道,也是车流不断。若不是陇海铁路隔开,开封的第四大街、第五大街、第六大街早把杏花营村隔离成三个板块了。 
    村名里有“杏花”两个字,地名确实跟杏花有关。有史料记载,宋嘉定八年,蒙古人由汝州从小道赶过来袭击金人统治的汴京。面对气势汹汹的来犯者,金兵驻军杏花营,以逸待劳一举击退蒙古军队。杏花营离汴京城10公里,正适合驻军。同一年,蒙古人攻克金朝中都,焚宫室、掠妃嫔,一把火烧了一个月,把中都烧成一片瓦砾。一场战斗的胜利,最终挽救不了一代王朝的覆灭。元朝的建立,使蒙古人一统天下。无独有偶,元朝末年,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占据开封,元朝统治者派察罕帖木儿遣兵四面围攻,自将铁骑屯杏花营。只是原先金兵驻扎的地方被称为东营,元兵驻扎的是西营。因当时这一带杏树较多,这便产生了“杏花营”的地名。说起来,这个名字已有800年的历史。 
    在杏花营,村民还有一种说法。说宋太祖赵匡胤带领军队曾在这里短暂停留。次年春季,他重游故地,村民就请他给村子起个名字。赵匡胤抬头望见朵朵杏花,遂脱口而出“杏花营”。这一说法,后人附会的成分比较大,可信度不高。 
     因为离黄河很近,黄河历次决口,杏花营难免跟着开封城遭殃。不过,明成化五年六月初五,河决杏花营,史书却记载了一件奇事。《新明史》记载:“有卵浮于河,大如人首,下锐上圆,质青白,盖龙卵也。”就是说,黄河水面上漂来一个人头大小的东西,青白相间,下面尖、上面圆,可能是龙蛋。明代刘昌的《县笥琐探摘抄》更为详细,说是发大水第二天,人们用三牲祭奠河神,回来后就有一个大蛋浮在河面上。打鱼人捞到以后,用它换取了10匹布料。“……因驰以告。始观之甚恐,以手撼之,中汩汩作水声,又甚重,气暖而泽润,不知何祥也。或曰龙卵,吾闻龙有胎未闻卵生;或曰蛇亦卵生,此固其类也。越三日,予遇和佥宪于州桥西,见图其状于壁,且书其上曰:‘玄珠占法,江湖见龙卵,主大水。’又闻前一日卵送开封府,皆惧不敢收,守与判相却之间坠于地,中唯水而已。”可见,为了一个水中的“龙蛋”,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不知这东西到底是何物,大家很害怕,连开封府都不敢收留。到底是何物?至今都是谜。 
    回到正题。得益于黄河洪水的屡次冲击,这里是典型的黄泛区沙性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瓜果,花生、西瓜是当地两大特产。不仅是农业,如今杏花营工业园区的建立,也为当地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助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12301-4)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