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山 用马尾改变了世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8/29 9:05:5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不得不承认,姓乔的就是厉害,《天龙八部》中乔峰改善了宋辽纷乱的两国关系,“乔布斯”用苹果手机改变了世界,还有一位姓乔的,他用马尾改变了世界,创造了河南坠子这一剧种,深受百姓好评。
乔治山这个名字有些像“歪果仁”的名字,其实他是地地道道的开封人,家在今天的祥符区招讨营小乔庄。这招讨营在宋代曾是有名的军事驻地,那时军队外出征战、各路元帅班师回朝,都要在此下马歇兵,一边休整部队,一边等待皇帝的召见。小乔庄在招讨营东南5里,分为6个小村庄,总称乔庄。乔治山是清嘉庆年间人,小名水儿,与孔子一样在家排行老二,又被邻居们称为乔老二。 乔治山小时候曾随师父在县城唱三弦书,后来到大相国寺卖艺。他的老师教的是仪封三弦(小鼓三弦)。据《兰考县志》记载,仪封三弦书是发源于兰考县最早的民间说唱艺术。史料上能追溯到宋朝,因最先是由仪封人演唱的,所以这种曲艺形式称为仪封三弦书。该说唱艺术从元朝开始盛行民间,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明末清初,是仪封三弦书的鼎盛时期。在最好的时代乔治山学到了最好的技艺。
乔治山是个有心人,在学习期间,他不断思考如何改进乐器的使用和演唱方式。“三弦”本是弹拨乐器,但是他在演唱之余,常用马尾在三弦上拉着玩。特别是在大相国寺跟师父见识了诸多艺人的表演之后,心里就有了想法。寓居在开封的旅店,每到夜里闲来无事时,他就爱用马尾做成的弓子在三弦上拉着玩儿,师父听了觉得吵,将他撵出屋去。可等师父一转身,他又安上弓子拉了起来。就这样天长日久,乔治山拉着拉着慢慢地拉出字儿来,他觉得很好听,竟开始悟出技巧。
三年学徒出师之后,乔治山再演唱三弦书时就不用弹三弦了,而是用琴弓拉着唱。因马尾在三弦上拉需换上换下很不方便,他就将马尾弓子前端锯个缺口,可随时将弓子更换,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后来老艺人的坠胡弓子皆有缺口。他又将三弦改为两弦,由于音域较窄,又把弦鼓上的蟒皮改成桐木板。在独自行走江湖中,他拉唱的第一个剧目是《玉虎坠》。他那新颖的拉奏之法和琴弦动听的音响,再加上其甜美动人的歌喉,深受群众的喜爱。后来,每当他旧地重游进行表演时,人们都高兴地说:“唱《玉虎坠》的来啦!”久而久之,人们为了呼喊的方便,索性把“玉虎”二字去掉,直呼“唱坠子的来啦”!乔治山由此开创了坠子剧种。他越唱越好听,越唱越有味儿,十分受欢迎,来听的人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大家都称乔治山是“唱坠子书的”, 把他的弦琴叫做坠琴,由此他开启了一个崭新时代,坠子也成为中国八大曲种之一。
清末,坠子在农村已相当活跃,逢年过节,城乡集镇都有坠子演唱。仅小乔庄附近就先后涌现出刘世禄、马鸿宾、张三妮、马双枝、马桂芝等一大批著名演员。这,都是乔治山 。
吸取了道情、三弦、莺歌柳等曲艺精华,自成一家的结果。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开封曾组织过一个河南坠子研究会,会址在市内惠济桥东北边,会员有200多人。民国初年,在开封大相国寺演出的艺人挂牌“文明坠子”。后来出省演出,才冠以“河南”二字。
(作者:乔治山 用马尾改变了世界 责任编辑:12301-1)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