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宋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宋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7/27 8:59:3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作物多样 农具先进

        由于南北气候、种植习惯等原因,种植的农作物各有不同,所以因作物品种的单一,使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常常束手无策。宋朝的统一不仅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的政局,也为农作物品种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史料记载,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何承矩知沧州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提出“大作稻田以足食”。所属临津县(今东光东南)令福建人黄懋,看到河北良好的水利条件,也上书提出:“今河北州郡陂塘甚多,引水溉田,省功易就,乞兴水田,三五年内必公私大获其利。”何承矩后任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黄懋任判官,“雄、莫、霸州,平戎、顺安等军,兴堰六百里,置斗门,引淀水灌溉。初年种稻,值霜不成”。黄懋提出改种江东路的早稻,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八月,种稻成功,“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而有莞蒲蜃蛤之饶,民赖其利”。这是北宋初年一次大规模南稻北种取得成功的事例,黄懋、何承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同一时期,宋太宗下了一道粮食品种南北大交流的诏令。当时“言者谓江北之民杂种诸谷,江南专种粳稻,虽土风各有所宜,至于参植以防水旱,亦古之制”。宋太宗“于是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宋真宗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这是原产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的稻种,又自福建移种于江淮地区。可以说,三次大规模的粮食品种交流,不仅提高了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经济作物如棉花在宋代也不断扩大种植区域,棉花的种植在北宋时主要是在广南东西、福建路,到南宋后期也扩展到两浙、江南东西路,并作为夏税交纳。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四月,专门设“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征收棉布税。其中除湖广、福建是北宋时的棉花老产区,浙东、江东、江西则是南宋时的棉花新产区。距南宋灭亡仅十多年,元朝设置木棉提举司,说明棉花新产区的产量已相当多。

        又如西瓜自辽初由回纥传入辽,金代传入黄河中游的河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洪皓在《松漠纪闻》中记载他自金朝回宋“予携(西瓜种)以归,今禁圃、乡囿皆有”,遂传入江南。宋棉花、西瓜等品种的交流,发展了农业生产,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稻作的勃兴,一大批与稻作有关的农具相继出现,宋代耖得以普及,标志着水田整地农具的完善,还出现了秧马、秧船等与水稻移栽有关的农具。宋代出现了不少与水田中耕有关的农具,如耘爪、耘荡(耥)、薅鼓、田漏等,还出现了掼稻簟、笐和乔扦等晾晒工具。与此同时,一些原有的农具也由于水稻生产的需要,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运用。传统南方水田稻作农具至此已基本出现,并配套定型。北方旱地农具随着旱地耕作技术体系在魏晋时期的定型,也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宋代,旱地农具的发展主要是在原有农具上的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有犁刀、耧锄、下粪耧种、砘车、推镰、麦笼、麦钐和麦绰等。以耧车为例,它原本是汉代出现的一种畜力条播农具,宋代对这种旱地农具进行了改进,出现了耧锄和下粪耧种两种新的畜力农具。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是关于传统农具集大成的著作,在其所载的百余种农具中,除有些是沿袭或存录前代的农具之外,大部分是宋元时期使用、新创或经改良过的,体现了高效、省力、专用、完善、配套等特点。中国传统农具发展至此,已臻于成熟阶段。

        在传统农具日益完备的同时,人们还在动力上作文章,以应付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测,是有应急农具的增加及水力和风力的利用。在应急农具方面,宋代推广踏犁和唐宋以后开始流行铁搭。这些农具都是在畜力不足而被迫采用人力耕作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补救办法。在动力创新方面,以对水力的运用表现得最为突出。当时出现了水转翻车、水转筒车、水转高车、水磨、水砻、水碾、水轮三事、水转连磨、水击面罗、机碓、水转大纺车等,这些都是以水为动力来推动的灌溉工具和加工工具。以水转翻车为例,据王祯《农书》记载,水转翻车的结构同于脚踏翻车,但必须安装于流水岸边。水转翻车,无需人力畜力,“日夜不止,绝胜踏车”,而且以水力代替人力,“工役既省,所利又溥”。此外,风力这一时期也用于谷物加工。 
(作者:刘洋,陶然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