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马政颓弊 军缺战骑
北宋:马政颓弊 军缺战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6/22 8:35:5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冷兵器时代,骑兵凭借其强大的攻击力和灵活的机动性成为战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兵种”。交战双方拥有马匹的数量,往往是代表军力和决定胜负的一个标志。因此,骑兵这一重要的战斗力量,长期活跃在我国古代的军事舞台上,成为维系历代王朝命脉的重要保障。

        说到骑兵,自然要想到马匹—这一重要组成部分。马匹在战场上的作用,首先是骑兵的坐骑,此外,它还承担着物资的输送,拉车驮物等任务,在战争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然而,有宋一代与之形成强大军事力量对立的,是善于骑射的契丹、女真、党项和蒙古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因此,骑兵和马匹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宋代的军队,尽管有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等各种名目,但从军兵种类划分,只有步兵、骑兵和水军。宋代军队以步兵为主,相比较而言,骑兵则显得相当落后。宋由于丧失西北产马之地,军马主要来源于同西北少数民族的贸易。但因受财力和其他因素制约,数量毕竟有限。为解决马匹缺乏问题,宋也曾设置监牧养马,结果不仅成本高、耗费大,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官兵,加上管理不善,马匹成活率极低,马种低劣,多不能充任战骑。战马匮乏依然如故。宋朝号称有成建制的骑兵,但实际上徒有虚名。如宋仁宗时的名臣宋祁曾说: “今天下马军,大率十人无一二人有马。”如此骑兵,实际上已与步兵无异。

        由于宋代马匹数量有限,终宋一朝,骑兵缺马竟成为一种常态了。

        宋太宗刚刚登基即位,发现战骑缺乏,就下达了一道死命令,购买天下民马。在宋太宗时期尚可购买民马,但到了宋仁宗时期,马匹数量急剧下降到 10 万匹。庆历四年 ( 公元1044年) ,宋仁宗不得不下诏,与辽、西夏直接对抗的陕西路、河北路和河东路,有马的骑兵要占一半,其余路占四成,同时规定武技优异的先给战马。宋神宗熙宁元年( 公元1068 年) ,宋军可以进行战斗的骑兵只有3/10以上。宋神宗忧虑地 说 道: “马军多不精,一营或止有数十匹马。”到了熙宁八年( 公元1075 年) ,经过裁并军营,“殿前马军司在营填马分数,诏填七分”的情况稍微好转。但即便如此,到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宋神宗下诏规定购买的战马要先给武技高者,逃兵所遗战马也要分配给武技高者。以武技高低来分配战马,虽是一种激励措施,也足见其战马缺乏程度。

        马匹的缺乏只是宋骑兵落后的客观因素,宋朝廷主观上不重视骑兵建设,也阻碍了宋骑兵的发展。先后与宋对抗的辽、夏、金、元等军队,出自游牧民族,不仅精于骑射,且马匹充足,往往一人配备两匹马,甚至正军一人配备战马三匹,从而保证了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面对如此劲敌,宋朝总的对策是以步兵制骑兵。这种目光短浅的认识,成为骑兵建设的阻力,妨碍了骑兵的发展和壮大。据史书记载,宋哲宗时,骑兵部队一般缺马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多。到宋徽宗时,马政已废罢,“民间杂养以充役,官吏便文以塞责,而马无复善者。今诸军缺马者大半”。而反观辽、夏、金都是以弓马见长,他们的军事制度和作战形式也是围绕骑战特点而设置安排的。如西夏军种以骑兵为主,号称“铁鹞子军”。在元昊时,骑兵即达50多万。当时即使控扼契丹、西夏的河东路军事重镇高阳关驻军,都缺战马5000匹以上。而契丹仅山后四镇就常备近10万精锐骑兵。故当金兵铁骑大举南侵之时,北宋仓促间在全国范围内仅招募了23000匹马,被金军铁蹄蹂躏横扫已势成定局。

        骑兵适宜于平原旷野的远程机动作战,是军队中的主要突击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就不可能成为封建军事强国。换言之,骑兵的发达与否直接关系到武运的兴盛与衰弱。宋军事上的积弱不振,同没有一支精干骑兵有着密切关系。宋骑兵落后,决定了其兵种构成只能是以步兵为主,而步兵行动迟缓,加上消极防御战略和军事指挥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战法单调而呆板,很难进行远程奔袭、机动作战,以争取战争的主动权。为避免在平原开阔地带与辽、夏等精锐骑兵争锋,宋军在作战形式上多利用山地江河等险要地形,以限制敌骑兵的优势发挥,以城塞防守战为主。如宋辽战争中,东线宋军即在河北大清河、滹沱河、子牙河之间地带“修城池、开坡地、阔方田以限戎马”。西线宋军则以太原为中心,防守灵邱、五台山、雁门关、宁武关、云中山及西至长城沿线。北宋主力禁军,以百人为都、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厢。战时布阵以宋太宗御制“平戎万全阵”为主,战斗队形基本以主力步兵列中军大阵为核心,布成三个“车营”,前后左右各有骑兵担任警戒与掩护的防御阵势,以抗敌骑兵“奔冲突驰”。其军事战术思想显示的就是“以步制骑”的防御态势,以图一成不变的方法去应付各种多变的战况。实践证明,此法在军事上,既不能达到“平戎”之目的,更不可能是“万全”之策略。面对辽、夏骑兵的四面冲击,宋一贯采用四面防御的方阵,这种不顾敌情、地形等条件不同而一成不变的战法,使本就呆板的战术更趋保守。因此,在忽聚忽散、往来驰骋、机动灵活的对手面前,宋军被动挨打、屡战屡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宋与夏、辽、金在军事战略战术上的比较来看,宋军一味地消极防御势必取失败之道,这方面历史已作了最佳注脚。及至南京、西北养马牧地尽失,而“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以弓马之利取天下,古或未之有。盖其沙漠万里,牧养蕃息,太仆之马,殆不可以数计,亦一代之盛哉”。故赵宋王朝终被蒙元灭亡,也是势所必然。 
(作者:刘洋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周公与西周文明
下一篇: 官渡寺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