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傀儡皇帝刘协庙
傀儡皇帝刘协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3/8 13:39:2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南台北庙依然在,
庙内馨香是何人。
——— 汉献帝庙正殿楹联

    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生于光和四年(181),汉灵帝刘宏的二儿子,母亲王美人。中平六年(189),汉灵帝驾崩,刘协被封为陈留王。董卓本是极有野心的人,据说当时董卓初次相遇少帝和刘协时,问及祸乱由起,小皇帝刘辩答话不明,而刘协却对答如流、条理不乱,并且人还颇有“威仪”。董卓便于公元189年9月在京师洛阳废黜少帝刘辩,立年仅9岁的刘协为皇帝,改元“永汉”。后董卓专横窃国,挟刘协迁都长安,王允计杀董卓,汉献帝又被李傕、郭汜劫持。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帝都许,延康元年(220年)10月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代汉立魏,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自此,东汉王朝历经14帝共计196年而灭亡。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8月,汉献帝刘协病死,终年54岁。明帝遵约按天子的葬礼举行,队伍素服送葬,声势浩大。汉献帝刘协的墓地建在山阳国浊鹿城西北十里处,因其禅让帝位于魏,所以他的陵墓称“禅陵”。刘协谥号曰献,后人称其为汉献帝。
    古代帝王的谥号是有讲究的,按《谥法》上说:“聪明睿智曰‘献’。”汉献帝的确不是个糊涂皇帝。据记载,194年天大旱,汉献帝当时14岁,长安城内粮食价贵,人饥相食。汉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但饿死者依旧很多。于是献帝亲自查验,查明侯汶假公济私后,“乃杖汶五十,于是悉得全济”。即使孙策在劝谏袁术不要称帝的书信中也曾提到:“今主上非有恶于天下,徒以幼小,胁于强臣……又闻幼主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天下虽未被其恩,咸归心焉。”
    汉献帝本为陈留王,因董卓的欣赏而夺得了皇位,因曹操的保护而坐稳了皇位。一旦江山坐牢,生活稳定,君王的威严感就自然复活了。他不甘大权旁落,更看不惯曹操统领天下的气势,幻想获得太平盛世下“朕即国家”的最高权力,因此,设计出诸多谋害曹操的阴谋。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协首先对曹操杀死议郎赵彦常的行为表示不满,直接向曹操提出抗议:“君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吓得曹操汗流浃背,从此不再朝见献帝。建安五年(200年)他又发“衣带诏”给董丞,密令旧臣除掉曹操,被曹操及时发现,事情败露后使多人丧命。后经过14年的酝酿,于建安十九年(214年),汉献帝再度让伏皇后联合父亲伏完、刘备、孙权等人寻找机会除掉曹操,后因事情再次败露而使宗族200余人丧命。几次谋杀失败后,汉献帝这才彻底断绝杀害曹操的尝试,从此“守位而已”。
    从东汉中期起,皇帝实际上都是傀儡,是外戚宦官轮番玩弄的傀儡,汉献帝时也是如此:初被董卓扶立后,董卓残酷无道,激起国人的愤怒,一时英雄豪杰纷纷起兵讨伐。公元192年4月,司徒王允计杀董卓后,军阀暴动、相互混战、天下大乱。公元192年6月,原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入长安,“君臣共斗,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汉献帝又成为李、郭二人控制的傀儡。
就这样,汉献帝被各路军阀抢来夺去,历尽追杀逃亡之苦,此时早已无力自保。当时真正想“挟天子”者也并非曹操一人,只是大家都认为,汉朝的崩溃是早晚的事,复兴汉室就象袁绍以为的“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一样吃力不讨好。只有曹操远见卓识,在许昌站稳脚跟后,立即迎献帝迁都到许,从此“奉天子以令不臣”,讨有罪,赏有功,大展雄风,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献帝也从此由众人争夺变为专人供养,脱离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安定下来。从他初到许都后便立即开始封官加爵等一系列动作来看,汉献帝对曹操还是颇有感激之情的。
    曹操之所以大剪汉室,诸如杀献帝妻室伏皇后及董贵妃,以及近臣侍中、尚书等,大多是确切地掌握了他们要谋害自己的证据,正如曹操所说:“吾以诚心待汝等,汝等反欲害我耶!吾不杀汝,汝必杀我!”但元凶是汉献帝,曹操却始终没有废帝,没有幽禁他,甚至连指责的话也不曾说一句,每次清理完谋杀案后还要对献帝做些实质性的安抚工作。例如伏皇后死后,汉献帝悲痛不已。曹操拜见并宽慰他说:“陛下无忧,臣无异心。臣女已与陛下为贵人,大贤大孝,宜居正宫。”由此可见,曹操这位汉臣也做得十分艰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无能力经营天下者必亡。汉献帝无力治国,盗贼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朝政昏庸,汉朝已名存实亡。时代需要有生命力,有能力的开国新君。曹操苦心经营数十年,在诸侯大多顺服,士族基本归心的客观形势下,即使取而代之,自立为帝,也该算是历史的必然。然而曹操却冒着常常被献帝暗算的危险,一再表露自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志向,顽强地行施着复兴汉室的大业,当孙权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时,曹操还清醒地说:“是儿欲吾居炉火上耶!”由此可见,曹操是不愿意对汉献帝取而代之的。
    曹操在汉献帝守位的25年里,对外抵御外侵、镇压叛乱、收复河山、扩展疆土,扶持汉室,可谓劳苦功高;对内供奉汉献帝、陪其出游狩猎、问寒问暖、嫁女结亲、尽君臣之道,可谓迎奉周详。纵观曹操之前几位大臣对待汉献帝的情况:宗室刘表早已独立;袁术、袁绍、孙坚等人图谋称帝,互相残杀;最初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后自取灭亡;李傕、郭汜等公卿百官饥寒欲亡的胁迫……相比之下,曹操可谓效忠汉室的忠臣。他生前在汉献帝面前一直是汉臣的身份,终其一生也没有篡汉废帝,汉献帝一直安稳地做着汉朝天子,无论是否名义上或实质上的。正如曹操本人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由此可知曹操内心的苦涩和业绩的可贵。
    汉献帝在许昌的25年里,许都城不少地方因他的龙袍掠过而驰名,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是汉献帝庙。汉献帝庙坐落在许昌市以南18公里处的繁城镇。献帝延康元年(220年)十月,刘协禅帝位于曹丕时,受禅盛典就在颍阴县繁阳亭,即今许昌繁城镇举行。相传,禅让典礼后,人们专门在魏文帝居住的地方建祠纪念,称“魏文帝祠。”有“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和“授禅表碑”二通石碑立祠前院。祠正殿塑魏文帝像,冠冕金身,神采奕奕,受历代地方保护。明弘治年间,由于许州知州邵宝有扬刘抑曹的正统思想,见繁城竟恭奉有魏文帝的祠庙,一气之下,挥剑砍掉曹丕塑像,并命令地方官改祀汉献帝,庙名也改为汉献帝庙。地方官请匠人重造汉献帝塑像时,匠人触景生情,不忍全毁,仅在魏文帝原像上塑造汉献帝头像而其身仍不变。当地群众称此像为“汉献帝头,魏文帝身。”庙名更改后,一文人将庙正殿的楹联改为“南台北庙依然在,庙内馨香是何人。”意即(南台)受禅台还在,(北庙)魏文帝庙也存,如此祭奠汉献帝,确实够幽默了。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胡春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冢刘村伏皇后墓
下一篇: 许都愍帝衣冠陵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