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刘村伏皇后墓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3/8 13:40:3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
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此诗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伏皇后之死的感慨。他斥责曹操不该杀皇后,赞叹伏完谋杀曹操的行动是“忠义”之举,同时也痛惜刘协身为皇帝还不如民间丈夫,对其妻之死竟默然不理、冷酷无情。整诗充满了对伏皇后之死的怜惜之意,因为她要除掉的人是大权在握的汉臣曹操。
伏皇后,名寿,琅邪东武(山东临沂县)人,其父是辅国将军伏完。兴平二年(195年),刘协立之为皇后。建安五年因“衣带诏”败露,曹操杀董妃、董承等,伏皇后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写密信让父亲寻机刺杀曹操。几年后伏完病重,弥留之际,把密信交给了两个儿子。伏氏兄弟加紧策划,寻找时机,不幸被曹操看出破绽先发制人,把伏皇后禁闭冷宫,逼其自缢,二皇子亦被鸩杀,伏氏兄弟也被腰斩于市。
此情节《资治通鉴·卷六十七》及《曹阿瞒传》中均有详细记载:“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伏皇后由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是,事乃泄,操大怒,十一月,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收皇后玺绶,以尚书令华歆为副,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藏壁中。歆坏户发壁,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
悠悠千载事,身后百代评。由于对曹操有“忠”“奸”之议,所以对伏皇后的死也就众评不一。《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的标题为“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那口气颇象赞叹烈女战死沙场的英雄一般。试问,伏皇后只因害怕未来曹操会加害自己,便与父兄密谋杀之,而事败后也应因她的皇后身份就可免其一死吗?或元凶刘协以主谋的身份出面求之便应免二人密谋杀人之罪?究其心理原因,刘协不为皇后求情是否也觉得自己杀忠臣理亏得很呢?伏皇后为已私而阴谋害人害已的行为,罗贯中竟认为她是为国捐生?况且当时曹操以汉臣的身份正担负着保护刘协、征战南北、图谋统一北方的大业呢!难怪曹操痛愤不已,失声吼叫:“吾以诚心待汝等,汝等反欲害我耶?吾不杀汝,汝必杀我!”尽管曹操的话里有“汝等”的“等”字,然而事后却无责备刘协的言行,至于伏皇后的死因对外也只宣称是暴病而亡,不加任何罪名,依然按汉制为其修建墓冢、以皇后礼仪厚葬于许都城内,由此足见曹操宽厚之胸襟。曹操发现汉献帝因她而伤心后还安抚于他:“陛下无忧,臣无异心。臣女已与陛下为贵人,大贤大孝,宜居正宫。”也许是曹操的举动感动了刘协,也许是刘协觉得再无力杀害曹操,或者觉得自己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此后汉献帝便打消了再次谋杀曹操的念头,而静心做“守位”的皇帝了。
虽经一千七百多年的风雨剥蚀,昔日的伏皇后墓如今仍巍峨高耸,颇为壮观。具体方位在许昌市西南25公里的冢刘村东北隅,陵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冢前有两小墓,为二皇子墓。据记载,“文革”时期,伏后前面的二皇子墓被人毁坏,从墓中挖出刻有画像的石门一扇,石墓门上还雕有朱雀衔环(现石墓门在冢刘村珍藏完好)。保存完好的伏后冢上面爬满了紫荆树和酸枣树,一如当年刘协内宫妻妾们的心事一般,纠缠环绕,理不出头绪。不过,无论伏皇后的死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还是“为国捐躯”、“值得同情”,千秋功过,也只能随风摇摆、任人评说了。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胡春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