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村曹军马场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29 10:27: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出西天神鸟引路
回东朝天马渡江
───“济渎庙”对联
这幅对联刻在马栏村东头“济渎庙”庙门两边的柱子上,相传此庙是当年曹操派人修建的。马栏村是许昌鄢陵城南5公里处的一个村庄,因三国时期曹营在此牧马而得名。马栏村南面原有一片几百亩的水草荒地,人称“马荒”,即为曹操当年的牧马场。《鄢陵县地名志·马栏》记载:“东汉末年,曹操曾屯兵牧马于此。”马栏村“马荒”有一高土台,相传是曹操为纪念火马攻战而建的“马栏阵”。
说起“济渎庙”则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后,兵马和粮草十分短缺。为此,曹操坐卧不安,非常焦虑。夏天的一个夜晚,皓月当空,万籁俱寂,曹操独自在后花园踱步、思索……夜深了,不知不觉就靠在石凳上睡着了。梦中他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苦苦跋涉,目光所及皆野草白骨,乌鸦在树梢上悲鸣,秃鹫在空中盘旋嘶叫,令人毛骨悚然。此时却迷失了方向,只好在漫无边际的荒野里摸索。突然,前面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水急浪高,无桥无船,正在着急,扭头却看到身后有一群狼吼叫着扑过来。如此进退不能的境地,不由使曹操仰面长叹:“天灭我也!”正准备跳河时,河中却传来马嘶声,只见一匹白马击波逐浪飞一般地向曹操游来。曹操一跃而上,白马驮着他逆流向对岸游去。上岸后白马驮着他走了一天一夜,带他到一条小河边停了下来。曹操四下瞭望:眼前这片土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青草丰美,群群强壮的野马正在悠闲地游荡,曹操抑不住内心的狂喜而大笑起来,这一笑就笑醒了。
醒后遂命人依梦中启示四处寻找那片草地。果然,在鄢陵南十里处找到了梦中的那块风水宝地,并在马群中寻得梦中的那匹白色宝马。为纪念白马解围,曹操特意在此地修造庙堂,并亲自赐名“济渎庙”。从此,这里就成为曹操牧马之地,马栏村也因而得名。济渎庙内原有白马泥塑一尊,院内有一月牙形水池。但“济渎庙”于“文革”中被破坏,现只残留碎砖瓦砾。据说,白马仙逝后上天变成了一只白天鹅,每到阴历三月十八日这天就会在池里显灵,故马栏村方圆几十里的百姓多在这天来此院内降香,以表示对白马救曹操的恩德,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马栏村南4公里处的马荒洼地旁有几亩大的高台,据说上面的蚊子不咬人,青蛙也不鸣叫,那是曹操为纪念打退孙刘联军的追击而下令修的“马栏阵”。当年赤壁之战,曹操中了周瑜的连环火攻之计,水军营寨着了大火,人马死伤大半,慌忙北撤,孙刘联军却紧追不舍。当退到鄢陵境内时,被一条波涛翻滚的大河拦住了去路,后边追兵杀声震天。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曹操灵机一动,命人将战马的尾巴上捆上干柴,浇上油,摆出一套阵势,名曰“火马阵”,待敌军迫近时,一齐点火放马,火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阵营。联军顿时大乱,曹操乘势回击,杀退了敌军。为了纪念这次战斗,曹操令士兵用战袍包土,堆成了现在的那座高台,曹操赐名为“马栏阵”。
民间还流传着韩浩到马栏屯田时送“绝影马”给曹操的故事。韩浩在鄢陵一代不仅屯田,还牧养军马,一天曹操前去察看屯田情况,韩浩深知曹操一向喜欢快骑,便在牧养的马群中挑选了一匹“嘶风绝影”的白马送给他。曹操文韬武略、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他见马观景:地出粮、水育草、草养马。不禁喜从心来:“此乃风水宝地,天助我也!”便亲自圈定,开辟几百亩牧马场,专牧军马。离“马荒”不远处有村叫马停庄,也是曹营当年牧马场所。在韩浩的努力下,没有几年的功夫,这里马栏连成一片。水草茂盛军马嘶鸣,一批批战马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奔赴战场,为曹魏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地因事而得名,人因景而自豪,如今许昌人谈起曹操便不会忘记马栏村的故事,慕名前来观光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游览的人们望着马栏村西隅北宋时期的兴国寺楼、点数着这六角九层斗拱装饰、中原罕见的阁楼式的高约27米的砖塔,逛着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的古刹庙会,看着满眼鲜嫩的青草,听着骏马的欢叫……揽胜之余,多谈及曹操屯田牧马盛况和民间千古传颂的白马解围故事,不由得让人对曹魏留给马栏村的丰厚文化遗产而感慨万千。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