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嵩县八大景的传说
嵩县八大景的传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19 15:15:3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四、陆浑春晓

  战国时期,因连年战乱,中原地带人烟稀少。秦朝统一全国后,将西北敦煌一带的游牧民族陆浑戎人迁到这里。原来这里是荒草一片,并无人烟。陆浑戎人迁来以后,这里便起名叫陆浑戎。戎人喜欢养羊,家家户户都以放牧为生。据说,现在迁居宜阳县的眉姓,便是戎人后代,仍然喜欢牧羊。

  戎人里有个姑娘名叫巴春,天天赶着羊群到陆浑岭上去放牧。这一天,突然下起雨来,巴春无处避雨,跑进一间茅庵。茅庵里住着一位少年,名叫义男,正在读书。巴春进了茅庵见桌子上放着许多竹简,就问那少年:“这是什么东西?”义男说:“这是书。”巴春说:“有什么用处?”义男笑着说:“这书是叫人读哩!”“读书有什么用处?”义男说:“读书使人增加知识,明辩事理,知书达理,以后可以作大事情。”巴春觉得这少年面善,说话和气,每天上山放羊,总要到这里听这位少年讲书。有时也跟着他学几个字,一来二往,两个人慢慢熟了,巴春从家里带些羊肉叫那少年吃,义男也用五谷杂粮做成馍饭请巴春尝,有时巴春干脆住在山上跟着义男学种地,学写字,随着年龄增长,两人都产生了爱慕之心,谁也离不开谁。

  这件事叫双方老人知道了,巴春的父母把巴春锁在屋子里,不叫出门。义男的父母也把他叫回家来,不许他上山读书,因为汉人不许和戎人结亲,戎人的姑娘也不许嫁给汉人。两个人数日不见,如隔三秋,哭得死去活来,寻死觅活。双方老人无奈,只得相约到一处说合,老人见两个孩子十分般配,也就同意了。巴春和义男都很高兴,他们又到陆浑岭茅草庵内相会,二人说定在“打春”这一天拜堂成亲。

  这件事叫族长听说了,汉人族长召集全族人,把义男绑在祠堂,要他向祖宗认罪,义男一定要娶巴春,族长说他不守族规,败坏族风,喝令众人活活把他打死。戎人的族长也把巴春锁在庙里,声言巴春若要嫁给汉人就要把她烧死。到了“打春”这一天,巴春悄悄逃出庙院,上了陆浑岭,单等义男来就可以拜堂成亲。左等右等不见,心急如焚,忽然听说义男昨天已被活活打死了,就在茅草庵内大哭一场,跑回村里,一头栽进井里淹死了。

  巴春死后第二天,井里立即生出一束迎春花,枝叶茂盛,伸出井外,花开金灿。之后,人们把巴春姑娘从井里打捞上来,采些迎春花,熬成药汤,灌进肚里,巴春姑娘喝了迎春花汤,慢慢又苏醒过来;义男家的父母见巴春活了,也采些迎春花,叫义男喝,义男喝了迎春花汤,长出一口气,也复活了,两人抱头大哭,双双搬到陆浑岭茅草庵去住,结为伉丽。

  自此以后,每年到了“打春”这一天,井里这花必定准时开放,金光灿烂。因为它是“打春”这天开的,所以就叫“迎春花” 。

  从此戎汉开始通婚。

(作者:嵩县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嵩县历史典故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