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下集
【主持人】:这里是田湖镇屏风庄村后面的一个小土坡,在我身后不到两公里处就是两程故里了。相传,程颢、程颐两兄弟当年曾在这里开馆讲学,传授理学思想。
“春风和气纯乎纯矣;烈日秋霜正者正也”,这是悬挂在二程祠“道学堂”的一幅门联,惟妙惟肖地概括了程颢、程颐兄弟一柔一刚的性格特征。有个叫朱光庭的人,在汝州听程颢讲学,如痴如狂,听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回家逢人便夸程颢讲学的精妙,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这就是成语“如沐春风”的由来。
相较哥哥程颢,程颐教学时则显得过于严肃,拘礼自守,着意显示师道尊严,学生形容他象“烈日秋霜”一般。程颢曾评价他们兄弟:“异日能尊师道,是二哥。若接引后学,随人才成就之,则不敢让。”
程颐烈日秋霜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仕途的悲剧。程颐53岁时,经司马光等人推荐,终于以布衣身份入了朝籍,很快被高太皇太后擢升为“崇政殿说书”,成为11岁的小皇帝——宋哲宗赵煦的老师。四月暑热,照例应该罢讲直到中秋,皇帝也好放一个假。程颐却奏请太皇太后学业不可荒废,假期仍要由讲官不断督促皇帝学习。过去讲官给皇帝讲课都是站着讲,程颐却奏请要讲官坐讲,“以养人主尊师重道之心”。讲学时程颐“以师道自居,侍上讲,色甚庄,以讽谏,上畏之”。程颐不苟言笑的神情,使小皇帝感到畏惧。书中记载:“一日,讲罢未退,上忽起凭栏,戏折柳枝。先生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上不悦。”
朝庭之中,自王安石变法开始,有了新党和旧党之争。支持变法的官员,被视为新党;反对变法的官员,被视为旧党。忽而新党得势,忽而旧党得势,均要排除异己,相互攻击,彼此倾轧,党争历三十多年。程颐因反对变法,被列入旧党。程颐在朝时,在执政的旧党内部,也因学说、地域及精神领袖的不同,逐渐分化出了三派,分别为:以程颐为代表的“洛党”,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党”和以刘挚等为代表的“朔党”。程颐“腐儒”式的拘礼和苏轼诗人式的狂放,这种派系性格气质上的不合,造成“洛党”和“蜀党”交恶,门人弟子相互攻击。和苏轼关系密切的谏议大夫孔文仲极论程颐:“污下俭巧,素无乡行。经筵讲说,僭横忘分。遍谒贵臣,历造台谏,腾口间乱,以偿恩仇。致市井目为五鬼之魁。”程颐做了一年多的崇政殿说书因此被罢掉,被差管勾西京国子监。程颐离经筵去洛阳就职后,决意辞官退隐,以保持儒者的“进退之大节”,保存“道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尊严,多次请辞后,终得归里,著书讲说。然而程颐不知道,一但他陷入党争的漩涡中,就不可自拔,即便他离开京城,静心为学,接连不断的灾难还是要找上他。
公元1097年二月,新党在朝中再占上风,开始清算旧党。65岁的程颐被列入“恶党”名单,被“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