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话说嵩县之两程故里
话说嵩县之两程故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19 15:10:43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字幕】:走进两程使人如仰望星空,感受嵩县虽偏,但却星辰明亮,不仅在历史上曾照亮过中国大地,而且至今还在繁星备至的中华民族的上空闪烁着明丽深邃的光。

  ——阎连科

  【主持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呀被选入《千家诗》的头一篇,作者程颢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弟弟程颐合称为“二程”,二程的故里在嵩县田湖镇的程村,那可是被皇帝的册封的,走,一起看看去。

  在河南省嵩县田湖镇耙耧山下,有一个名叫程村的村子,又名“两程故里”,这里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思想奠基人程颢、程颐两兄弟的故里。

  程颢,生于公元1032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生于公元1033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程颢和程颐为同胞兄弟,年龄相差一岁,由于学说相近,所以被世人并称为“二程”。二程生于官宦世家,祖籍安徽徽县,因其曾祖父程希振死后葬于伊川,始迁居洛阳。二程出生于父亲程珦(xiàng)在湖北黄陂(Huángpí)任县尉期间,在武汉市黄陂区鲁台镇鲁台山上,至今还矗立着一座纪念二程兄弟的“双凤亭”。

  “两程故里”这一名字最早来自明代皇帝的封赐。在程村东一公里处旧洛栾通道上,当路矗立一座石坊,上书“两程故里”四字。旁刻有明景太六年(公元1455年)下的圣旨:凡过“两程故里”牌坊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而过。附近百姓婚丧大事过往牌坊者,不准吹打响器,违者重罚。

  两程故里内的“二程祠”始建于宋绍兴元年。明景泰元年,代宗皇帝下诏将其按颜回、孟子祠堂例重新进行扩建。明清又经多次修建。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二程祠占地总面积4592平方米,为三进大院,前有棂星门、诚敬门、春风亭、立雪阁,中为道学堂大殿,两侧为“和风甘雨”、“烈日秋霜”厢房。后为启贤大殿,两侧有四座讲堂。祠堂内石碑林立,古柏参天,俨然一座朝圣殿堂。清康熙皇帝赐匾“学达性天”,光绪皇帝赐匾“伊洛渊源”,慈禧太后赐匾“希踪颜孟”,悬挂于道学堂。二程祠坐北面南,整体布局以中轴为线,结构合理,具有浓厚的祠堂和书院特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统治者对二程封隆甚厚。宋宁宗嘉定13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下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

  二程兄弟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受到历代统治者如此礼遇?他们生前又是怎样的呢?

  现在咱们进到两程故里这个祠堂里面,看这个塑像作为我们先人,一个是洛国公,一个是豫国公,好像是地位相当显赫,

  实际上我们先人生前他相当坎坷。

(作者:罗飞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大话嵩县方言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