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沈三一代跤王传艺在开封
沈三一代跤王传艺在开封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23 9:19:3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上世纪40年代初,北京还处于日伪统治时期,时局动荡,生活在饥寒困苦中的北京市民缺吃少穿,沈三的跤场开始走向衰落,天桥没人,跤场挣不到钱,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就在此时,沈三巧遇了单进禄,单进禄是沈三1933年在开封传跤时认识的。单进禄等人到北京做生意,办完事后到天桥游玩,巧遇沈三。当时开封已经度过灾荒,见沈三如此境况,单进禄便劝说沈三到开封生活。1943年秋天,沈三携家眷前往开封,住在东大清真寺内二道门西屋。仍在相国寺的大雄宝殿旁设跤场,卖小儿灵丹和大力丸。当时相国寺不亚于北京天桥,说书的、卖唱的以及其他卖艺的十分热闹。沈三经常演练摔跤、打弹弓等以招徕顾客,众徒弟中前来帮忙的也很多,所以生意还算红火。下午收摊后沈三便在东大寺内传跤授艺。在赵汝庆等拳师的协助下,学者如云。 
    沈三感激开封回族人民对自己的照顾,一心想把自己的绝技留给开封,他对这批学员要求相当严格。沈三的儿子沈少三在《河南省体育史料》第二辑发表了回忆他父亲两次来开封传跤艺的文章,当时沈三常对大家讲:“摔跤这行犹如山上滚石头,是硬碰硬拿人当夯往地上摔,一辈子没被别人摔死,那是幸运,至于摔断胳膊腿是常事。所以怕疼、怕伤、怕死就练不出来。”他常比喻说:“摔跤宽者如桥,一走一过,说起来谁都会摔跤,两个小孩也会抱在一起摔;但细者如毛,真讲究起来,不同对手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法、步法,哪块骨头管哪块骨头,错一点儿都摔不倒人。” 
     沈三长年坚持练功,50多岁时还可以任意劈叉。他演练用的弓属于硬弓,弓身由黑牛角制成,弓弦由牛板筋制成,形状和古代射箭用的弓相似,只是中间有一皮囊用来放弹丸。沈三这张弓能够拉开者不多,但是他却百发百中,足见沈三功力之深厚。最具特点的就是他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3个手指。由于长期抓握练习,沈三的大拇指较常人要长,虎口中间没有肉,3个手指呈鹰爪状。另外,沈三腿法灵活,出腿迅速。他曾在开封的华北体育场表演“飞脚切砖”,沈三将3块砖立于地上,用脚踢去,砖的上半部飞出,下半部留在原地不动,足见他出脚之快。 
    一次沈三在相国寺卖艺,表演弹弓结束之时,一日本军人前来要和沈三比试摔跤。沈三左右为难,如果将其摔倒怕得罪日本人,惹来杀身之祸。但是作为中国人更不能故意输给日本人,不摔还不行。开始,沈三只是与该日本人周旋,没有真摔。日本人心中不悦,要求来真的,沈三艺高人胆大,急中生智想办法别住了对手,使其无法用力,然后将日本人轻放自己脚上。那日本军人明白其中意思,起身向沈三表示敬佩,沈三也因此免了一场灾祸。 
    1946年腊月初九,身患重感冒的沈三客死开封。
(作者:刘海永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