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家、教育家赵纪彬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23 9:18:5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1950年,赵纪彬被选为平原省政府委员。旋即接到平原省政府主席晁哲甫来函,邀请他回故乡筹建平原大学。同年,赵纪彬回到平原省府所在地——新乡市,任省府副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平原大学筹委会副主任。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初具规模的平原大学在新乡市郊牧野村开学,赵纪彬任平原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党组书记。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收归河南省管辖,平原大学并入河南大学后改称河南师范学院二院,赵纪彬担任院长。1953年,赵纪彬任河南师院副院长。赵纪彬在新乡一住6年,埋头工作,很少外出。在赵纪彬奉调开封离开新乡时,新乡师院的师资力量和校舍面积已颇具规模。由于赵纪彬正确执行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引聘一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培养了大批青年教学骨干,稳固扎实的办学理念及艰苦朴素的校风得以彰显。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河南师范学院撤名,分称开封师范学院(文科)、新乡师范学院(理科),赵纪彬担任开封师院(今河南大学)院长,并被评为二级教授。1956年,赵纪彬出版了3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小册子——《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体系和内容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引言》。
1956年年底,调入开封师范学院任院长的赵纪彬兼任河南省文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副院长、河南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同时,赵纪彬还是中共河南省委讲师团的负责人,给全省干部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在百忙中,他以主要精力抓全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为取得教学第一手经验掌握教学规律,赵纪彬亲自在历史系讲授中国哲学史课。赵纪彬授课深入浅出、重点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赵纪彬这种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对于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规章制度及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术繁荣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赵纪彬肩负繁重的教育与行政任务,仍不辞辛劳勤奋著述。1958年、1962年,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他的专著《论语新探》(一版及增订版)。1961年至1962年,赵纪彬因肝病在北京治疗,其间仍自强不息地致力于学术研究,将以前的文稿整理编辑成《困之录》一书交由中华书局出版。
1963年,赵纪彬调离开封师院,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研究室顾问。在中央党校,赵纪彬陆续出版发表的专著与论文有《关于孔子诛少正卯问题》、《中国权学史略》、《释权》、《权说史》、《高拱权说辩证》等。
1982年2月11日,赵纪彬因病重住进北京卫戍区医院,经抢救无效不幸于2月17日凌晨病逝,享年77岁。
[1][2]
(作者:王震生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