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一种科学,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饮食的时尚潮流。
许昌历史悠久,尤其厚重的三国文化更是令人惊诧。这里不仅有昔日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丞相府、神奇诡秘的藏兵洞、许下屯田处,还有曹操与王公贵胄狩猎的射鹿台、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青梅亭等。难怪郭沫若曾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而在厚重文化的背后,如何从吃来解读许昌?面对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许昌怎样打出自己的餐饮牌来彰显地方特色?7月10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许昌市餐饮协会执行会长林海长,让我们一起从魅力餐饮来感受许昌的古都风情。
文化篇
古老的文化根基,播种了一个地域的传统生活方式,收获了带有厚重文化底蕴的许昌美食。
许昌饮食文明源远流长,最著名的莫过于“一盒酥”的故事。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收有《杨修之死》一文,其中“一盒酥”的故事原文如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撇开当时的政治层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许昌饮食文明的繁荣,从现今异彩纷呈的许昌美食更可遥想当年的风韵。
许昌曾经有彪炳史册的三国曹魏文化,而文化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得以支撑精神意向的物质形态。如果从餐饮上来看许昌历史文化,则更加显得形象而令人回味。据林海长介绍,他曾经在河南名师评比中做过一桌“魏都文化宴”,因菜中融史而颇受好评。以“关公挑袍肉”为例,将精选的五花肉切成片状后竖于盘中,取豆皮覆盖其上,然后蒸熟即可食。这道菜味道鲜美自不必说,而它的内容就是反映发生在许昌灞陵桥上的历史烟云。据《三国演义》中记载,关羽挂印封金后,曹操亲自率领部将赶到灞陵桥头给关羽赠袍送金,为其饯行,而关羽恐其有诈,便立马于桥上,用刀尖挑袍披挂身上。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