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菜不同于八大菜系,它无宗无派,却是“善烹小鲜,可治大国”。母亲不曾学过厨,她的厨艺全凭天赋聪慧和不懈的摸索创造,愈到晚年,愈是炉火纯青。
我的儿子是吃着外婆做的菜长大的,这让他的味蕾变得异常挑剔。儿子曾经既撒娇又无赖地对他的外婆说:“我要一直在外婆家吃,一直吃到高中毕业!”母亲开心地笑着说:“好好好,吃到高中毕业,就是不知道外婆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不料,母亲无心的一句玩笑话,竟然一语成谶,儿子初中还没有毕业,母亲就猝然永别了。
如今,吃不到母亲做的菜已经两年多了,吃来吃去,觉得哪里的菜都不及母亲做的菜那么贴心养胃。我很遗憾在这方面没有得到母亲的真传,厨房至今也不能给我快乐与成就感,使母亲的一手美食佳肴成了永远的“私房”,也让儿子的味蕾饱受煎熬。
母亲做的菜总是清清爽爽的,那清爽不是一青二白式的素净而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恰好,不是隆重华美的精雕细琢而是俗世安稳的赏心悦目,让人觉得可亲、可近、可享用,让人对生活满怀现实而又温暖的依恋。
母亲做的红烧肉就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红烧肉,绝对是肉食者的喜好。
母亲做的红烧肉,基本具备这种功效——常常能够消除儿子的一切厌食情绪。母亲做的红烧肉实则为红烧排骨,选材相当考究,一色的小排骨,一色粗细,一色长短,经红烧以后,肉缩回去一截,骨头就露出来了,正合儿子手拿。母亲做的红烧肉火候把握得也是恰好,既不会烂到塌了筋骨,又不至吃起来费力,只需用手拎着骨头,稍稍一抖,肉就下来了,但还是完整的,中间是一条平滑的隧道,像儿子大开的胃口。
母亲最得意的一道菜当是红烧猪手,那应该算是母亲私房菜的招牌菜了,也是年年除夕夜的压轴菜。
现在想起来,依然恼恨那个时候的自己太疏懒,以为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从来也没有想过向母亲学一学手艺。
所以,关于红烧猪手,之前的工艺是不清楚的,只记得整个下午,满屋都飘着浓郁而诱人的香,那只炖锅也总是被我们忍不住时而掀开闻一闻,像跌宕起伏的故事,总是引人去探究一样。
在我的记忆里,自从大年夜的菜单上有了这道香飘万里的红烧猪手以后,它就当之无愧地成了压轴菜。可惜的是,这道极具诱惑的压轴菜,就没有哪一年真正压过轴,总是第一个被干干净净地消灭掉。细细回忆起来,那味道单纯用“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是远远不能涵盖的,至于其间还有些什么,我实在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只好借玄妙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来敷衍了。
但是,我却深刻地知道,无论它是我们家春晚大餐的开场“欢庆锣鼓”,还是重头压轴的“难忘今宵”,都是最温暖的合家欢,带着明亮的色泽,散发着年的味道,和团圆一起,在我的生活里永成记忆。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