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芋头熟。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肥硕的芋梗虽有绿荷的光鲜,但却无绿荷的娇艳,不懂炫耀,更不会招蜂惹蝶。收获时节,芋梗要么用来肥田,要么被人丢弃。然而,母亲勤勉,一一捡拾回家,细细地扯去外围的老梗,再把雪白粉嫩的梗芯切成段,入沸水汆一汆,晒干了便是农家一宝——芋梗干。食用时,冷水复发,或炖或炒,既有霉干菜的方便,又有霉干菜不具有的淡雅。
芋梗炖青豆是金华汤溪名馔。所用的芋梗是腌过的,类若咸菜。烹制时,用沙锅先把排骨煮一煮,撇去浮沫;再加蒜瓣、碎姜、白椒和青豆同煮。一俟汤滚,加入洗过的芋梗。上桌前,剜一匙熟猪油,撒一撮细葱花。
记得鲁迅的《藤野先生》曾提到日本的“芋梗汤”,只因先生没有详述具体做法,我们也就无从得知其滋味。想想,是否也有汤溪“芋梗炖青豆”那般鲜美?
芋头外表丑陋邋遢而内里白净,烀熟之后即为香芋——剥去外皮,用砂糖、酱油蘸着吃,简直妙不可言。据说,此乃蒋介石的最爱。因为老蒋牙齿不好,且患有胃病,而香芋既易于咀嚼,还能健胃,一举两得。而且,香芋纤维细腻,即便蘸了酱油,也仅仅染红了外表,渗不到本质里去。民谚亦说“香芋抵粽”,实不诬也。
自古以来,芋头便是庶民主食。早在唐代,史书便有“饥不饥,蜀有蹲鸱”之说,意指四川一带的百姓,在粮食欠收的年节,以食用蹲鸱(芋头)来救饥。苏东坡被贬岭南,困顿中仍不忘书写料理芋头方法。他在《记惠州土芋》中说:芋去皮,用湿纸包住煮食,“松而腻,乃能益气充肌”。
芋头作蔬,人见人爱。酒店有一款“葱油香芋泥”,口感像晶莹剔透的莲藕膏,淡淡咸香的油葱味,反而更加凸现芋泥的香甜。烹制技法简单明了:将煮熟凉透的芋头捣成泥状,以熟猪油煸炒新鲜肉末,倒入用温水调制的盐、料酒、胡椒粉等混合作料,再调匀芋泥和葱花。芋头还是乡间馈赠结缘的礼物。“吃了芋头,来年处处遇朋友!”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