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中原群英 >> 正文
孟元老:一个人与一千年的“东京梦华”
http://www.hnta.cn 2008-10-23 来源:本站 点击:

    孟元老,号幽兰居士,开封市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其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东京的民风习俗、时令节日,当时的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与同时代的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一样,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孟元老在自序中说,他自幼随父亲宦游南北。宋徽宗崇宁癸未(1103),来到京师,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夹道之南。在京城中,孟元老逐渐长大成人。成年后,孟元老是否做过官,他在序中语焉不详,后人颇多猜测。如清代藏书家常茂徕以为孟元老可能就是为宋徽宗督造艮岳的孟揆。理由是:《梦华录》遍录东京之名胜佳景,而於艮岳却一字不提。艮岳是徽宗宣和时东京汴都的一大名胜,徽宗为造艮岳,专门徵发花石纲,穷奢极欲,劳民伤财,直接导致方腊起义。内忧刚平息,外患接踵而来,北宋灭亡,生灵涂炭,繁华之东京遂成华胥一梦。虽说孟揆只是艮岳的督造官,但也难逃罪责。故而在写此书时既不敢提及艮岳,也隐瞒了自己的真名。常茂徕的猜测并无确实的根据。但从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十分熟悉东京的宫廷生活,其身份职务可想而知。尽管作者在书末的按语中说:“凡大礼与禁中节次,但尝见习按,又不知果为如何。”一般以为这只是通常的谦约之词,也可能是作者藉以隐蔽身分之言。或许孟元老曾任小京官,故熟悉皇宫内府的情况。
    北宋末年,金军大举南下,开封数次被围。靖康癸未(1126),徽宗、钦宗被金军虏去北方,史称“靖康之难”。中原人士大多随朝廷南下,避地两浙。孟元老也于第二年离开东京南下,在江左终老此生,死时在六十岁上下。 
    宋人周煇《清波别志》说:“绍兴初,故老闲坐必谈京师风物。”孟元老避地江南的数十年间,寂寞失落中也时常暗想当年东京繁华。但与年轻人谈及东京当时繁华,年轻人“往往妄生不然”。为了不使谈论东京风俗者失于事实,并使后人开卷能睹东京当时之盛况,孟元老在怅然中提笔追忆东京当年繁华,编次成集,于是就有了这本《东京梦华录》。

    时隔近千年,繁华的新东京开封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相关记载为切入点,推出了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以八阕经典宋词蕴含的意境为主线,借助现代高科技,通过声、光、电的巧妙组合与切换,生动地再现了宋代都城的繁华盛景和封建王朝的大国辉煌。观众在如画如梦的情境中追忆那个“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盛世帝都时,是否还能够体会孟元老当年对故国故园的无限思念之情和那份延绵千年的惆怅……

作者:本站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