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龙,1930年6月11日出生。曾用名于一。摄影家。河南平舆人。
被誉为中国乡土派创始人的王世龙,虽然身处都市,但几十年来,他的镜头须臾没有离开过乡土、离开过农民。他就是要用镜头诉说他对乡土、对农民深深的爱恋,那是他的乡土,他的父老兄弟。王世龙说:我当过兵,受过伤,干了一辈子摄影记者,但我觉得自己以前是农民,现在还是农民。我常说,农民照农民,有农民的特有感情。我不管拍照、写书还是做人都是自自然然,想装洋也装不了。有人说我土,我承认我就是土,我就是本色的“山药蛋派”。
那年,他去新乡大块头公社采访,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时,突遇大雨滂沱电闪雷鸣,雷鸣中听到有人呼唤他的名字,他就循声钻入一个瓜棚,原来是他采访过并为之拍过照的张大爷。张大爷把他的摄影包擦干,用被子将他包起来暖和。张大爷说,天黑了,下大雨,不走了,还有俩窝窝头,你一个我一个,再找俩面甜瓜顺顺口就行。他俩背靠背坐在瓜庵里的木床上,瓜庵里的水越积越深,坐在床上可以洗手,那小床像只小船,他抱着摄影包,张大爷抽着清化小烟。雷雨声中,张大爷说,当记者不容易啊!他说,种瓜也不容易啊……
王世龙在数十年间的采访生涯中,上述的类似细节,信手拈来,不胜枚举。风风雨雨几十年,当然苦。王世龙能深深体会到那苦中之乐。爱恋乡土,亲近农民,乡土为他充氧,农民为他补钙,王世龙的思想感情意识精神,是日渐成长日渐强壮的。强大的精神反哺身体。
王世龙被人称为传奇摄影师。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磨难,而在坎坷与磨难中,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一次次升华自己的生命。
不满18岁时,王世龙有幸在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成为一名解放军。19岁,做了一年油印员的他成为一名随军记者奔赴西藏。在生与死的擂台上,他曾和死神进行过5次较量,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他成长为摄影家,拍下了数千张照片。
1950年冬,王世龙作为随军记者,随西北野战军的骑兵支队进军玉树。在解放昌都战役中,夜行军包围敌人时,他跌进悬崖,他的坐骑和他的行李资料全都顺水东流,只有脖子上挂着两部相机的他,被挂在古树的乱枝上。战友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用绳子绑了他的手脚,将他拉上悬崖,放在骆驼担架上。
“和死鬼进行较量,对它嗤之以鼻,死鬼离开了我,我赢得了胜利,这是第一次。”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上天似乎还要给王世龙更大的考验。1951年初夏,胜利结束解放昌都战役,完成进军玉树的任务后,部队奉命返回西宁。在战役中受了伤尚未痊愈的王世龙,从骆驼担架上下来,换成骑马。途经巴颜喀拉山上的花石峡,伤口感染,高烧3天不止,茶饭不进,晕倒在帐篷里,危在旦夕。部队接受剿匪任务立即出发,留下徐班长和一班人马为他办理后事,在花石峡的水泉边给他修好墓地立好墓碑,一边无奈地听着他逐渐衰竭的呼吸,一边派出3名战士骑马去200里外的修路部队求救,竟请来一位医生,带来12支盘尼西林针剂,连注射3针。到了夜里,高烧逐渐下降,王世龙从昏迷中醒了过来,看到战友们围着他在给他一勺一勺地喂水,他哭了,战友们却笑了。
再一次,是1953年春天,在兰州军区摄影训练班学习半年,照完毕业合影后回到招待所的当天晚上,从床上掉到地上,腰部疼痛难忍,旧伤又复发了,下肢几近瘫痪。
当时,由兰州天水宝鸡西安开封上海北京天津,一路转院,在天津医学院附属骨科医院,由苏联专家参加,“死马当成活马医”,给他动了取骨疗毒,“大卸八块”式的大手术,石膏固定全身,除头部和两手能动外,就像一具僵尸。手术后转新乡荣军康复医院治疗休养,一躺就是4年,待拄着双拐能站起时发现人矮了一截。这就是所谓的取骨疗毒,手术时将他的腰脊骨截掉一节。这也就是为什么朋友叫他小老头儿的原因。
文化起点很低的他,在病床上的4年不但学会了俄语,还拿了3个函授毕业证,写了140首诗,其中一首长篇叙事诗《尕米与尕措》,还被其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藏民与骑士》。“4年啊,1400多个日日夜夜,我像一个仅仅能吃能喝能说话的植物人。”王老坚定地说,“病魔、死鬼从我的病床下又悄悄地溜走了,我再次取得了胜利。”王世龙从病床上站了起来,走上了工作岗位。他腰上戴着不锈钢腰围,拄着双拐上班。之后丢弃双拐,学会骑车。照相机和他做伴,走遍了河南省100多个县的农村和城市,拍了成千上万张新闻照片和艺术图片。后当选为全国劳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主持河南摄影家协会工作,把几十位年轻有为的摄影界后起之秀选送到大学深造,给河南摄影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一干又是40年。正当他再创辉煌之际,万恶的病魔又得寸进尺地向他发起了杀伤力最凶猛的进攻。1989年,王世龙被检查出患了癌症。他在广州治疗期间,上午治疗,下午还背着相机在广州街头转悠,不时抓拍个街头即景之类。“有人戏说我是‘垂死挣扎’。我欣赏‘挣扎’,人生在世没有一点挣扎精神就是个软蛋蛋。”正是靠着这种“挣扎”精神,王世龙再一次战胜病魔。
然而,祸不单行。1992年,王世龙再次和死鬼展开搏斗,开膛破肚将胃切除了1/3。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一个星期拆线,拆了线他就下床走动。半个月后,王世龙出院,步行回家。至此,王世龙再一次绝处逢生,赢得了他生命的第五次胜利。与死鬼进行了5次较量,每一次,王世龙都坦然地对着它大喝一声:死鬼,你认识我吗?“它道高一尺向我进攻,我魔高一丈对它还击。化疗期间,我的头发和眉毛脱光,老伴把生姜粉碎涂在头发和眉毛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头发眉毛又生长出来了。”王世龙说,虽然5次垂死,但他从不怕死。
王世龙以他的残疾之躯,背着他的摄影包,走遍了河南这块热土,就凭这,当了全国劳动模范,当了首任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以乡土摄影家的身份随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同行认为,王世龙的摄影艺术最洋!他的多幅照片被美国收藏家和西方艺术机构收藏。
王世龙出书不早,1995年他65岁时才推出两本摄影画册:《历史脚印》和《中原父老》,然而速度之快,犹如晚年的井喷:1996年出版摄影文集《瞬间纪事》,1999年又同时推出两本摄影画册:《风情》与《风光》,2004年出版摄影画册《水!水!水!》,同年还出版散文随笔集《牛歌》。2008年,记录了1956~1996年近代史诗的《图像岁月》问世。《图像岁月》将一个个瞬间定格,连接为一幅历史长卷,提供了可观可触可感可知的艺术回顾反思与梳理,对于当代以至于今后,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上图为一九四八年入伍时的王世龙,下图为王世龙作品之一。资料主要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