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南焦作,一位普通矿工用33年的时间将自己的全部爱心、孝心倾力承担起照顾亡妻瘫痪在床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和呆傻妻弟。他就是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公司机电科员工——谢延信。工友、邻居都亲切地叫他老谢。
老谢原本姓刘,33年前,23岁的他刚结婚一年,妻子谢兰娥便不幸去世。痛失爱妻后,老谢毅然承担起照顾亡妻父母全家的责任。为更好地照顾两位老人和傻内弟,他改了姓,接岳父的班,下井当了矿工。从此,“小刘”变成了“小谢”,“小谢”又成了“老谢”。在岳父患病瘫痪在床的18年里,老谢像亲儿子一样地精心护理,为岳父端屎端尿,洗澡按摩,6000多个日日夜夜,没让老人生过一次褥疮。
谢延信不忍因自己的放弃而使本已不幸的亡妻一家破碎,多次拒绝组建新家庭。直到丧妻10年后,他才与志同道合的谢粉香成婚,共同承担起照顾亡妻一家的责任。
不久前,老谢以全票当选“感动中国矿工”。1月23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接见谢延信一家时说:党员干部,只有孝顺父母、关爱家人,才会忠于国家和人民,才会关爱广大人民群众。谢延信身上体现出的这个“孝”字,反映了做人的起码品质,揭示了公民的起码义务。
除了生活的一次次打击外,在老谢的人生经历中,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用当下“时尚”的观点来看谢延信,得出的结论可能是:这辈子一切都是在替别人考虑,没活出自我。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在物欲膨胀的同时,价值观也随之开始趋于多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为自己活着”,甚至是“只为自己活着”。在当今社会,金钱开始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似乎无所不能。有不少人问谢延信,为什么不去外面打工挣钱,等有了钱,再花钱雇人照顾亡妻一家?
但在谢延信看来,金钱只是他维持一家基本生活的工具,而非追求的全部。对他来说,与能否一辈子对得起自己良心相比,金钱是微不足道的。在谢延信这名普通的矿工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那种久违的、但永远都不应该被丢弃的道德操守。
2008年2月17日,谢延信站在了“2007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台上,他的颁奖词对他朴素又伟大的人生故事作了恰如其分的总结: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