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民,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发明人。1978到1983年,他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的五笔字型,是被当时很多媒体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发明,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了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汉字输入电脑每分钟100字大关并获美、英、中三国专利。 王永民也被国家及联合国授予了各种各样的称号。可他对自己的白描则是“一介书生,半个农民”。
行为准则是“爱国、务实、创新”
1943年,王永民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地区南召县贫农家庭。从记事时起,他就不声不响地帮父母亲干家务,闲暇时他最喜欢的,就是钻进父亲的“车间”里,用父亲的各种工具做玩具、做“试验”、进行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中学时代,他为了解决母亲纺棉纱慢的难题而发明的半自动纺纱锭至今还放在他北京的办公室里,其工作原理和复杂程度让今天的机械专业的权威人士看了也惊叹不已。王永民说:“从家庭中,我培养出了两种最为可贵的品质:一是特别喜欢动手动脑,二是特别能吃苦。”
摆脱贫困成为王永民走向成功的最初动因,然而从小他就暴露出与商人的本质区别:他想的是如何改变落后的生产力。1962年报考大学时,他的第一、第二志愿都是中国科技大学,因为他痛苦地看到: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在了世界水平的后面。最终他以南阳地区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学微波天线和激光技术。在毕业典礼上,王永民代表全体毕业生上台讲话时说:“翻开我们学过的物理、化学课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把头像也印在课本上……”
1983年后,王永民又以15年之力推广普及五笔字型,使之覆盖国内90%以上的用户;曾五次应邀赴联合国讲学,以“五笔字型”在全世界的广泛影响和应用,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84年又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1988年4月成为国务院特别命名的十名“全国劳动模范”之一。1993年当选为北京市十位杰出共产党员之 一 。
座右铭是“科学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
在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中,王永民被誉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而王永民并未就此止步。
1994年后,王永民又陆续发明“98王码”、“阅读声译器”、“名片管理器”等五项开创性专利技术。1995年8月赴美学习,1997年5月回国。
1998年2月,“十年磨一键”发明出我国第一个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能同时处理中、日、韩三国汉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98规范王码”,同时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汉字键盘输入的“全面解决方案”及其系列软件,成为我国汉字输入技术发展应用的里程碑。
从1996年起研究用数字键输入汉字的方法,首创“首部余部取码法”,于2000年8月实施完成了“五笔数码”汉字输入专利技术,开发了“王码6键”和“王码9键”两套成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