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中原群英 >> 正文
曹操的荀“子房”
http://www.hnta.cn 2008-8-7 来源:本站 点击:

    荀彧 (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太尉,谥曰敬。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这位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的青年有着自己的清高和操守,在董卓入京后就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称之为“吾之子房也”,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
    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以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把他中途留在寿春。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一说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主要谋士。疑心重似泰山的曹操对荀彧的信任不亚于汉高祖刘邦信任留侯张良,可惜天才谋士还是以悲剧收场,再次印证了“伴君如伴虎”的老话。荀彧对曹操有称王之志表示反对,认为曹操不是忠贞的汉臣,不是他心目中的“明公”,这是荀彧的典型中国知识分子性格决定的人生悲剧,在才华智谋上荀彧可能堪比张子房,但在处世哲学上就远远不如了。难怪后人对荀彧之死作诗表示感叹: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
    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作者: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