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分类宝典 >> 景区 >> 正文
鼓楼,开封打造新名片
http://www.hnta.cn 2014/11/2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开封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清两代经过5次重修,是开封的商业文化中心,也是古城开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76年鼓楼台基被拆除辟为广场。2011年3月,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今年,鼓楼复建被列入开封市十大重点旅游项目工程。
    开封鼓楼,
    历史悠久命运多舛
    在中国悠久璀璨的文明史中,大凡古老的城市与寺院都建过钟楼、鼓楼,这两座楼是古代城市用于报时和显示威严的建筑物,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鼓楼其实就是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楼房,用以报时或警戒盗贼。而佛寺的鼓楼与钟楼相对,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以悬鼓报时,或于典礼时敲击。
    开封鼓楼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鼓楼的台基高三丈,砖砌瓮门,通东西大道。台上建楼两层,各三间,距地面高约七丈。上层周围有游廊栏杆,登楼远望,全城在目。楼上南间架有牛皮巨鼓一面,直径约1米,声音深沉浑厚,能传数十里。东西檐下各悬巨匾一块,西檐下额题“声震天中”,东檐下额题“无远弗届”。河南地处九州之中,开封又在河南中部,鼓楼又在开封的中心,其宏伟程度只有后建的西安钟楼才可与之媲美,故有“中国的钟楼在西安、鼓楼在开封”之说。
    明清时期,开封鼓楼虽经5次重修,仍破损、坍塌得不成样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抚下令将钟楼拆掉,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辛亥革命后,鼓楼楼顶中央增建一尖塔式四方楼,四面装有巨型自动钟,为全市报时之用。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台基上两层楼为炮火所焚,仅剩下一座台基。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多次对台基加以整修,作为节日检阅观礼台和全市广播宣传中心。1976年11月,当时的革委会将鼓楼台基拆除辟为广场。开封鼓楼这座历经战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而屹立不倒的建筑,最终不幸被拆除。
    复建鼓楼,是对历史的尊重
    复建鼓楼,重现鼓楼风采是开封人民多年的愿望。在一间墨香四溢的书房里,开封市政协委员李惠良拿出珍藏多年的鼓楼老照片,不禁感叹道:“复建鼓楼不仅是重造一座旷世建筑,更是重现一段历史,还原一种情结。”李惠良多次提交关于鼓楼复建的提案,呼吁复建鼓楼。
    开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树田说,鼓楼是历史沉淀的宝贝,是无数能工巧匠花费巨大精力建成的一座精细、华美、气势恢弘的建筑。它历经沧桑,几番被摧毁,又几番重建。这样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就像一本久被尘封的图书,折射出历史的变迁,更凝练成一个文化符号和历史印记,清晰地记录着开封曾经的辉煌和沉浮。鼓楼复建更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许多市民和网友听说开封鼓楼要复建的消息,非常高兴。一位网友建议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复建鼓楼,是古都开封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大手笔。希望相关部门能从财力与环境、复古与创新、现实与未来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科学论证。”还有不少市民希望把鼓楼复建成一个具有观光、游览功能的古城变迁教育基地。在复建的同时,规划好鼓楼广场功能区、绿化区、特色区,将其打造成一张真正的开封名片。
    复建鼓楼,找回城市的自信
    历史总会留下遗憾,但我们不能让遗憾继续下去。鼓楼复建,不单是圆了开封人一个梦,更是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新亮点,同时也会把一座城市的力量和信心重新找回来,重新凝聚起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