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分类宝典 >> 景区 >> 正文
豫西十盘:锣鼓丝竹交响 奏出民族特色
http://www.hnta.cn 2015/1/2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渑池十盘合奏 资料图

 

    叮叮咚咚,砰砰作响,木棍击打着铜锣,清脆的节奏煞是好听。

    “十盘是豫西农村较为流行的传统乐种,打击与吹奏为一体,2011年12月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非遗目录,目前只有渑池县果园乡东安头村的艺人时有演奏。”渑池县文化馆一位姚姓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十盘起源于明末,多用于宫廷庆典或寺院道观祭祀,后来传到民间,成为农民集会或婚嫁时的娱乐形式。相传,当年三朝宰相姚崇回陕县老家养老,皇帝还特批其家中可演奏十盘。

    今年53岁的姚富民是十盘的第五代传人。据他介绍,十盘是多种乐器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群体性演奏,一般由20至30人共同表演。十盘原以敲击乐为主,后来演变为锣鼓和丝竹合奏,演奏时云板击节,碰铃相辅,管子合奏,另有中音笙、低音笙各两盘,竹筒四根协奏,目前主要演奏曲目有《状元游街》《大仕朝元》《苏武牧羊》等。“十盘的演奏最主要的还是要配合,配合好了,出来的声音那真叫一个好听。”姚富民说。

    “逢年过节或者有社火表演时,我们都会被请去演出。现在它不仅是我们东安头村的骄傲,更是整个三门峡的骄傲。”姚富民自豪地说,十盘演奏起来声音高昂、细腻、悦耳,深受群众喜爱。

    谈到十盘的传承,姚富民眉头一锁,似乎心有苦衷。“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上了岁数的人学不会,真怕老祖宗的东西在我这儿断了。”姚富民说,“现在,能完整娴熟演奏的只有20多个村民,60岁以上的就占了1/4。”他曾想免费向他人教授,但前来学习的人寥寥无几,现在仅有两个年轻人跟着他学。“希望社会能对十盘多些关注,让这些传统的技艺得以传承。”姚富民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他们的队伍,共同为传承十盘努力。

作者:宋贵平 汪潭 徐小龙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