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猴鼓表演 资料图
齐天圣鼓又称猴鼓,是流传于灵宝市阳平镇苏南村的一项民间艺术,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2007年3月入选河南省首批非遗名录。年逾古稀的左昌义是猴鼓艺术的第64代传人。据他介绍,猴鼓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新婚喜庆、赶庙会、庆丰收时的主要娱乐形式。左昌义从8岁起就跟爷爷学读鼓谱练打鼓,与猴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聪颖活泼,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深得猴鼓要领。他的妻子郭引缠告诉记者:“他对猴鼓太痴迷了,小时候他打不上真鼓,趁大人不在时就带着一帮孩子把自家的铜盆摆在院子里敲打,家里的锅碗瓢盆不知让他敲坏了多少。”
据介绍,猴鼓队表演分行进表演和场地表演两种,整个表演豪情激荡,高亢雄浑,观者群情激奋。左昌义告诉记者,整个表演成功与否主要看“猴王”的表现,“猴王”是整个鼓队的灵魂,而他自己就是一名资深“猴王”,在多次表演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左昌义把猴鼓当成了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为了猴鼓他什么都舍得。鼓乐队是一个损耗特别大的行当,一场演出下来总要损坏一些铜制乐器,有时还可能毁坏一面大鼓。这些乐器大都是他出钱购买的,每次损坏他都掏钱再买,长时间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他没有丝毫怨言:“齐天圣鼓是祖宗几十代传下来的,是我们全村人的财富,我要把猴鼓传承下去。”
除了齐天圣鼓外,灵宝还有著名的王家热锣鼓。“看王家大锣鼓,不用拿饭钱。”这是当地群众对王家热锣鼓的评价。王家热锣鼓又称亚武天锣,发源于灵宝市豫灵镇杜家村的王家自然村,2008年入选河南省非遗名录。
王家热锣鼓的传承人王永宽今年67岁。据他介绍,相传元朝末年,定居在山西洪洞县的一蒙古族王爷家族渡过黄河来到这里,因蒙古人的姓比较难叫,当地人就把这些人改称王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蒙汉两族艺人共同切磋,蒙族王家学会了中原锣鼓,并融入游牧民族特色,逐渐形成了王家热锣鼓。这种锣鼓的表演形式分为舞台形式和街道形式,演出人数从几十人到几千人均可。表演时,锣鼓队径直冲上村道,自列成阵,一方锣鼓刚落,一方声音骤起,锣镲高举,鼓声阵阵,众人高喝。无论春夏秋冬,表演者往往都是赤裸上身,场面火爆异常,一场下来往往要打烂几个铜锣。
如今,王永宽又在业余时间当起了婚礼司仪。他说,现在的人们都追赶时髦,结婚时许多人都不请锣鼓队了,但还有两个村子坚持着传统,每逢有喜事,王永宽的锣鼓队就会被请去。
- 陕县印花技艺——历经岁月 巧手生花 2015/1/23 9:24:46
- 灵宝市汉山景区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2015/1/23 9:16:39
- 灵宝市燕子山景区积极谋划2015年工作 2015/1/23 9:15:57
- 灵宝市函谷关景区2015年工作突出“四个着力” 2015/1/23 9:15:10
- 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喜获“2014年度三门峡市文明旅游景区”称号 2015/1/15 17:08:15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