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昌官寨大约建于清代中后期,历经四代人之手才逐渐完善。王泰昌是当地土司,为政务需要常出入于汉区,但他的官寨受汉文化影响很小。官寨占地约600平米,高6层20米,平面呈方形,内天井、走马转角楼、48间房、88扇窗??是典型的羌族建筑,只是在窗户等细节上略带藏族民居风范(河西村毗邻黑水县藏族地区)。大门设在二层,坐北朝南。一进门即为深桶式天井,各层有楼梯连通,回廊环绕,四通八达,颇见心思。因为官寨先后花了数年时间分次分部建成,同一层的地面也往往高低错落,高差几十厘米,之间有木梯、石梯连接,是民间的跃层房。这样的构建使官寨如城堡似的坚固而威严,加之选址于接近山顶的坡上,越发显出气度不凡。
农闲的日子,一圈山民正合围在山腰的坝子上,喝着咂酒、跳起莎朗(莎朗是羌族传说中歌舞女神的名字,后来成了歌舞的代名词)。女人头顶刺绣精美、色彩鲜艳的头帕,男人的黑色裹头上则插着两支鸟羽。“来,喝一口,跟饮料一样,不醉人的。”汉子对我热情相邀。接过长长的秸管,一股清凉香浓的液体蔓延到口里,类似于川西坝子的醪糟、陕西的黄桂稠酒。羌人好客,我本想意思一下就好,但却脱不开身了,汉子说按当地习俗客人进寨至少要喝上一盅,表情认真,不容推辞。我纳闷这杆杆酒是装在坛里用吸管喝的,怎么量这一盅呢?接过秸管继续吸饮,只见汉子将开水倒进一个茶盅,随着我的吸饮、坛中酒量减少,他慢慢将水添入坛里,喝多少他添多少,酒坛一直是满满的,待一盅水掺完了,一盅酒就从坛底实实在在地转移到了我肚里,这样的敬酒是文雅、有趣、聪明的。每年农历的九月九、十九、二十九是羌人做咂酒的节日,这时秋收结束,粮食堆满了仓,做酒的原料又好又新鲜。他们把淘净的玉米、小麦、青稞等倒进大锅煮熟,取出晾冷,再回大锅撒上酒曲发酵,待有酒香味后装入坛子放置两三个月,一坛香浓的咂酒就做成了,如果放上一年,就叫“重阳酒”、“春年酒”、“老窖”,那味道尤其好。喝咂酒的时候启坛注入开水,插上细竹管,轮流吸吮,一般喝一半再添水,到味淡为止。羌人善舞能歌,原生态的多声部合唱已经引起外界关注。河西村还有独特的“俄尔俄足”风俗,在特定的日子里全寨妇女齐聚神林举行领歌仪式,然后回到寨子,为每家每户传来歌声。大山里的生活充满诗意也必定有不为人知的艰难,还好有女人、酒和歌舞,女人醉人,酒也醉人,歌舞也醉人。
羌笛声声合心坝
[认识羌族]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大禹遗迹及记载,学术界多数认为,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北川禹穴为禹所生地。古代羌人分布极广,岷江上游是古羌人分布的重要地区。这部分羌人逐渐融合了从川、甘、青等地各个不同时代迁来川西北的邓至、岩昌、白马、白狗、党项等诸羌人,以及少部分已分化为其他民族后又迁入该地的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秦汉以来迁入的部分汉族而形成了现今的羌族。羌族人居住在独具特色的羌寨中。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一般高达三四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既可以用来摊晒粮食,又可以作为老人歇息、妇女针织、孩子游戏的场所。碉房建造时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高超的技艺和经验。碉房形式多样,层次不一,结构严密,棱角整齐,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充分体现了羌族人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
羌族是边缘的。说起羌族,大部分人可能还停留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印象上。然而羌笛是何模样,是何音调,估计没有几个人知道,或许它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了——直到那天,我来到茂县三龙乡合心坝村,看见了羌笛、听见了羌笛声。
- 迷失鼓浪屿: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2009-5-22 16:53:34
- 杭州:回眸一笑幸福就在湖尽头 2009-5-22 16:53:34
- 折多山:漫天雪花静悄悄的飘 2009-5-22 16:53:34
- 雨崩:山花烂漫的人间天堂 2009-5-21 10:51:30
- 5月28日全国端午节旅游指南 2009-5-20 11:13:11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