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风劲吹南阳
http://www.hnta.cn 2010-10-29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胡人胡奴遍宛城,衣食娱乐尽染西域风
在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大量胡人形象,尤以方城所出多且典型。刘玉生编著《方城汉画》,便有“胡奴门”、“胡人持节使者”、“胡人阉牛”、“胡人执钺门吏”,等等。
学者推断,胡人进入中原有以下原因:一、汉朝与西域的官与商,将沦为奴隶的胡人战俘,通过买卖、进献、馈赠等方式送入中原;二、开放“关市”中买卖得来;三、西域使者入汉带来。
方城杨集乡所出“胡奴门”画像石,为墓门柱石,以阴刻技法刻一胡奴形象,他深目高鼻下颚上翘,左颊黥印昭示其为罪犯,他右手拥扫把,左手执钺扛在肩膀上,姿态正疾步向前。他拿扫把是正在打扫卫生,执钺是为了保护墓主人。
用胡奴当门吏,当时是“炫富”表现,有点像现在选美女为门童,当年只有豪强地主才有这份荣耀。
方城县城关镇汉墓出土的“武士斗虎”画像石,所刻是西域武士一脚踹虎,双手前伸,撕开虎口,勇猛无比。在汉代,京师有“虎圈”,汉武帝常去虎圈观赏取乐。看此画像石,可见虎圈一斑。
方城还曾发现胡人阉牛图画像石,胡人阉者,戴尖顶毡帽,深目高鼻,络腮胡须,裸上身,仅着短裤,左手抓牛睾丸,右手操环手刀,做阉割状。这是将西域的技术传入中原的写照。
方城及南阳所出,还有《胡人驯象图》、《胡人杂耍图》、《胡汉战争图》等,信息驳杂丰富。
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文明,使得南阳及方城,衣食住娱皆染西域风。
据《华阳国志》记载:“张骞为武帝开西域五十三(应作五)国……令帝无求不得。”这是西域物种大量输入中原的记载。西域传入中原植物有葡萄、石榴、苜蓿、红蓝花、酒杯藤、胡麻、胡桃、胡豆、胡瓜、胡荽、胡蒜、胡葱等。传入的动物有狮子、大象、骆驼、犀牛、鸵鸟等。上述动植物在南阳汉画中均能发现。
胡人还把杂耍与乐舞带入南阳,南阳画像石中百戏图有几百幅之多,吐火、倒立、跳环等显系西域所传。“南阳汉画像石中有大量丰富舞蹈内容,是其他地方不多见的。张骞被封于南阳,食邑的物产、文化随其与西域进行交流,是必然的。”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杜启明先生道。
杨先生曾言,“到了南阳,处处都有新发现”。他在方城县发现了一种柳树,所有枝条都是向上生长,当地百姓称之为胡柳。杨先生说:“这种柳树叫苏盖提,源自西域,也是当年张骞带回中原的众多物种之一。”
南阳师范学院聂振弢教授留意到一个有意义的现象,他发现南阳有种食品叫缸炉,是用一大缸似的炉灶,里边烧上炭火,然后将一面团烤成黄澄澄、香喷喷的圆饼子。这种做法的食品在新疆叫“馕”,是旅行者的干粮佳品。
在南阳的方言中,有一个字“囊”,意思是好的意思,评价一个东西好,当地人会讲这东西“真囊”!由好吃的“馕”演变成形容词“囊”,“属于古汉语语汇的嬗变现象,这也是中国古代中原与西域民族交往、语言交流中出现的一个有趣味的语例吧”。聂先生道。
作者:盛夏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张骞后裔在博望 2010-10-22 9:00:30
- 河南洛宁出土镶嵌在古代驿站墙垣上的唐代古碑 2010-10-14 9:35:43
- 河南西峡县将于10月15日举办“中国重阳文化节” 2010-10-14 9:09:17
- 寻回失落的“滑台” 2010-10-13 8:42:08
- 运思奇特三清殿 2010-9-29 9:24:51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