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张骞风劲吹南阳
http://www.hnta.cn 2010-10-29 来源:大河报 点击:
    南阳盆地作为张骞封侯地,有密集与其相关的遗存,并形成地域百姓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不是私人与破碎的,它成为该地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对照与反诘,甚至会微调或修正地域去向。当下的南阳,致力于弘扬张骞及其精神,挖掘其背后的丝路文化,正是历史记忆修正引导地域去向的最好实证,也正是张骞与南阳相互成就这一逻辑链的体现。

    北大教授、国家旅游局丝绸之路总体规划组副组长乔然认为:“2008年奥运会,曾对丝路浓墨重彩描述,因丝路是中国和平友好发展的历史见证,和平友好发展是我们基本国策。美国新闻周刊曾发文《因丝绸之路,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美国175届国会国情咨文内容是《中国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以丝绸之路为最重要历史资源》,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关注点。”

    乔然曾多次到南阳考察,他赞赏南阳对丝路文化的挖掘,他说:“(南阳的举措)从国际发展战略上,从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上,南阳都走在了全国前面。”

    张骞之于南阳,无疑是其挖掘丝路文化“富矿”。张骞之于中国,无疑是远超帝王、超越时代的一个人物。张骞之于世界,其价值仍有待于深度发掘。

    中国社科院西域史专家杨镰先生曾告诉记者一件事:“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2007年曾建司马迁塑像,为什么呢?他们通过维吾尔语翻译《史记》《汉书》,把关于西域三十六国的文字翻译成自己的语言,然后从总统到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因为他们原来历史只有400年,司马迁的记载把其历史提升到2000年前。他们因此给司马迁塑了像。其实他们更应该给张骞建塑像。因为《史记》《汉书》所记,大都是张骞‘凿空’西域获取的信息资讯。”

   杨先生多次赴新疆考察,数走丝绸之路,他对西域对丝路的认知,是像张骞一样一步步走出来的。他告诉记者:“丝路上商旅行走,和现在高速公路完全不同。每110里必须有个驿站,因为人畜忍耐跋涉、饥渴里程上限就是110里。商旅驼队,还要通过不断的买卖,支撑着一站站走下去,这就需要有商品集散地。南阳正是这种地方。”

    在北京杨先生家中,他拿出一个南阳的汉代陶罐盖给我看,罐盖上,刻画着层峦叠嶂的伏牛山脉,五六匹骆驼组成一支驼队正准备歇息,因为山脉顶端刻画着一只蟾蜍,象征月亮升起来了,已是晚上了。驼队前方,有位宽袍大袖的账房先生,正在收钱交货。杨先生道:“这是汉代南阳市井风情画,是商品集散地的最好写照。”

  “大宛”“宛城”,相隔四千公里却同名

     西安与洛阳,均为汉代政治文化中心,丝路起止点地位不容置疑。但商贸起于民间,除了中心城市,还需要有诸多商品集散地,集散地是人流物流繁盛交通发达地区。它们如同丝路上支动脉,保障着主动脉畅通。“愈贴近基层,商贸流动愈畅,脉搏愈有活力。中原地区贴近基层的阶段性起止点或者说商贸中心,是南阳盆地。”杨先生道。

  西域史专家普遍认为,大宛是西域最知名地点之一。大宛,在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史记》将有关西域内容全部编入《大宛列传》,大宛,因此成为丝路重要地标。伏牛山麓的南阳盆地,别称宛,南阳市古名宛城。这和西域大宛有何关联呢?

  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曾在《汉书西域传地理教释》有过论述。他认为:“宛,是西域语言,中外学者对此都无异说。据《史记》古注,读音为冤YUAN,一声。”

  岑先生认为,西域大宛即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富庶之区,古文明萌生之地,其重要城镇为安集延,是中亚商贸中心、行旅聚集地,而宛为安集延的略译。因此地太过有名,长期以来,新疆居民便将中亚商人泛指为安集延人,略称宛人。“宛作为集散地代称,为丝路商旅公认。比如丝路上还有小宛,在安西(今敦煌一带),也是商品集散地。”杨先生道。

  而南阳,位于浅山盆地,宜耕宜牧,宜散宜聚,是丝绸、瓷器、冶铁、农牧产品、农耕技术荟萃之区。人文地理特点似西域大宛。杨先生因此认为:“西域商人来到南阳盆地时,认为像西域大宛,有了群体性指认。历史上很多地名都是这样嬗变的。”

  关于这一点,也有完全相反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大宛国的“宛”,源于汉语。《说文解字》注:宛,屈草自覆也,从宀、夗声。其义为“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盆地地貌。而“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的意思。春秋初期,南方楚国日益强大,占据这个盆地,建置宛邑,名字自此而始。“宛”字概括了南阳和大宛共同的地貌特征,乃是西域借用中原地名。

  中原同西域交往,绝非始于张骞凿空西域。3000多年前,自新疆到内地即有玉石之路,新疆和田玉大量流入内地。这条古道,为后来“丝绸之路”前身。正是这条路的存在,才有殷商妇好墓出土数百件新疆和田玉玉器,才会在春秋战国时期中亚贵族墓中发现中国丝织品。这些事,都发生在张骞凿空西域,构建大家熟知的那条陆上丝绸之路之前。

  在这条流动性商贸与文化的大通道上,一个名字“宛”,被口口相传,至于是从西域传到内地,还是从内地传至西域,地名的流动性是个复杂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中原宛,西域大宛,无疑都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它们相隔4000公里,被丝路所勾连。杨先生认为:“从伏牛山的宛城南阳到费尔干纳的大宛国,是张骞通西域时期及此前的民间商贸重要通道。丝路的一代又一代行旅,沿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伏牛山的山前洪积扇古道奔波往返着。” 
作者:盛夏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