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宫廷中的发明家
http://www.hnta.cn 2010-11-25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几年后,富有科学头脑和发明家气质的蔡伦干出了大名堂,在他的领导下,永元九年(公元97年)尚方制作的刀剑等器物,“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也就是说,他大幅度改进了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准,并长期居于技术的顶峰。晚蔡伦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论》中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蔡太仆”、“龙亭”,指的都是蔡伦,他已成为兵器“品牌”。
造纸工艺的创新,也是在这个时期,《后汉书》说,蔡伦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向汉和帝献纸,那么纸的发明,当在公元97年到105年这七八年间,当时蔡伦40岁左右,正当人生盛年。
“蔡伦造纸”起纷争
史书上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十分简略,只说他“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材料的选取、工艺的改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程必然艰难曲折,涉及的技术问题也很复杂,搁在现在,写几十篇论文、几部书都没有问题,但史官却十分吝啬,只用了不足20个字全部交代完了。
不过,这个记载虽简略,却很确切,认定纸的发明人是蔡伦,长期以来,成为定论。但近些年来,颇有人提出异议。
有人说,蔡伦之前的史书上,就已经提到“纸”。这倒好解释,《后汉书》说得很清楚,“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纸”这个字,从字形和许慎《说文解字》看,就是跟丝织品有关系,是用来抄写文字的丝质纤维品。或许蔡伦给新产品命名时,用了一个已有的旧字,“纸”才有了现在的含义。
否定“蔡伦造纸”的人,主要的证据是考古学发现的西汉纸。1957年,西安市郊灞桥砖瓦厂工地发现西汉古墓,墓中有成叠的古纸残片88片。经考古学家考证,认为这一墓葬不会晚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比蔡伦造纸的年代要早200多年。另外,1973年至1974年,在甘肃汉居延遗址也发掘出两张西汉后期的麻纸。
但有研究者使用现代仪器观察“灞桥纸”,发现绝大多数纤维和纤维束都较长,说明它的切断程度较差,是由乱麻、线头等纤维自然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剪切、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真正的纸。其余几种所谓西汉古纸,也都十分粗糙,充其量不过是纸的雏形。
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既然此前已有纸,蔡伦就不能算纸的发明人,顶多只是改进了造纸术。
这种说法有点像“抬杠”了。瓦特之前,也已经有蒸汽机,法国人丹尼斯·巴本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英国人纽科门造出了工业用蒸汽机,并已在煤矿使用。但瓦特还是被公认为蒸汽机的发明者,认为是他叩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一个伟大的发明,必然有长期的积累过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蔡伦采用常见而便宜的新材料,摸索出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一整套工艺,这些在造纸史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从《后汉书》的记载看,蔡伦于105年把自己造的纸献给汉和帝,“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从这些记载看,蔡伦造的纸,纸质必定达到一定水平,并且与以前所谓的“纸”有着本质区别,很快流行开来。如此看来,尊蔡伦为纸的发明者,没有任何问题。
几年后,皇帝令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而令蔡伦监典其事。校订完成后,蔡伦大量用纸抄写,颁发给全国各地,形成用纸抄写、传播儒家经典的一次高潮,更促进了纸张的应用。
如《后汉书》所说,在蔡伦之前,中国书写材料主要是竹简和缣帛,“缣贵而简重”,都十分不利于文化传播,而纸的发明和使用,使中国文明摆脱沉重的竹简,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人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选入了7位中国人,按排名顺序分别是:孔子、蔡伦、秦始皇、毛泽东、老子、隋文帝、孟子。蔡伦排在“100名人”的第七位,哈特的评语是:“纸的发明,使中国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而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包括1800年前后实行的机械化)。”
作者:姚伟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淳美的文治之都 2010-11-15 8:51:35
- 张骞风劲吹南阳 2010-10-29 8:59:11
- 张骞后裔在博望 2010-10-22 9:00:30
- 河南洛宁出土镶嵌在古代驿站墙垣上的唐代古碑 2010-10-14 9:35:43
- 河南西峡县将于10月15日举办“中国重阳文化节” 2010-10-14 9:09:1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