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郭沫若与郑州的缘分
http://www.hnta.cn 2009-6-22 来源:大河报 点击:
    1927年6月初,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攻克奉军据守的郑州,时任北伐军总政治部中将副主任的郭沫若(如下图)来到郑州,慰劳前线将士。6月5日,郑州举行10万人参加的庆祝收复郑州欢迎北伐军军民联欢大会,郭沫若参加了这场盛况空前的群众集会,并在会上发表激情澎湃鼓舞人心的演讲,大会发出讨蒋通电。这年的郭沫若35岁,一身戎装,清癯的脸上架一副圆框玳瑁眼镜,英姿勃发又不失儒雅风度。这次行色匆匆的郑州之行是郭沫若首次踏上郑州的土地。 

郭沫若 郑州 缘分

    郭沫若第二次来郑州,已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1959年7月,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到河南视察,作为知名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郭沫若在郑州重点考察了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初,后经过几年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商代文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然也引起了郭沫若的浓厚兴趣。在看了考古工地和出土文物后,也是诗人的郭沫若随即赋诗一首:“郑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地下古城深且厚,墓中遗物富而殊。佳肴仍有黄河鲤,贞骨今看商代书。最爱市西新建地,工厂林立接天衢。”诗中,郭沫若以考古学家的直觉,怀疑郑州商城是商代第十代帝王仲丁迁建的都城。不过限于当时尚不成熟的发掘和研究,郭沫若的这一观点也只能是一种假设。今天,根据大量考古研究成果以及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郑州商城已被认定是商代都城,这和郭沫若当年的推测一致;所不同的是,今天的研究成果证实,郑州商城不是仲丁迁建的都城,而是第一代商王成汤所建的亳都,距今大约3600年,是迄今所知中国商代最早而且最大的一座王都。
作者:许禾钢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