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南水北调中线“5+13”旅游大合作拉开帷幕
http://www.hnta.cn 2012-7-24 8:37:09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核心提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月20日,在风景如画的南阳白河之滨,迎来了一批批来自河南、湖北、河北、天津、北京等省、直辖市的旅游界宾朋,大家围绕一条形似奔腾巨龙的黄金旅游带,共谋旅游合作的大计。最终大家在“合作发展、互惠共赢”的蓝本下,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
1、 5省(市)、13城市共建区域旅游合作联盟
20日上午9时许,在东道主中共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中共南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穆为民、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晓仙以及南阳市旅游局局长黄乐的陪同下,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胡书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万旭,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5省(市)旅游局的官员,13省辖市主管旅游的副市长、旅游局长,旅游企业负责人,旅游专家,以及来自中央、省、市的新闻记者,齐聚宾馆会议中心。武侯祠、丹江大观苑、宝天曼、内乡县衙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映入人们的眼帘。
主席台正中大屏幕上,一幅蓝色背景的水龙,自南向北蜿蜒而去,一条清澈的渠水奔流不息,这就是即将于2013年全线贯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这条渠水的沿岸散落着珍珠一般的优美景点,新的黄金旅游带和多条旅游精品线路跃然而出,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多样生态、多类业态的国内旅游新高地。
10时许,当冯晓仙等13座城市的副市长将13杯象征生命意义的水注入这条水龙旁边的容器内时,龙身立刻闪耀起光芒,随即联盟成员又共同宣读了一份旅游联盟宣言,领导人郑重地在合作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2 、“5+13”旅游联盟是怎么回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南阳淅川陶岔蜿蜒北上,涵盖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流经十堰、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13个地级省辖市,1400多公里,宛如一条巨龙,把惠及沿线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幸福之水引向京、津和华北地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仅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一项生态旅游工程、更是一项惠民、富民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工程不仅大大缓解我国京津和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更给沿线旅游业深入发展带来了先机。工程建成使用后,不仅让13座城市共饮一江水,更让13地的旅游合作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胡书仁副司长强调。
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工程的即将竣工通水,沿线正在形成融合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综合生态旅游带。联盟区域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大舞台,是中华文化的策源地之一。该区域悠久的历史不仅铸就了灿烂的文化,且工程沿线的风光秀美,山清水秀,每一处自然风景区(点)都展示出了其独特魅力,是人们闲暇之时观光休闲的好去处。省旅游局范修芳局长介绍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把沿线河南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串联了起来,并向南、向北分别与湖北和河北、北京、天津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友情链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珍珠串儿。”省政府参事、省旅游专家委员会主任、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向记者介绍。
3 、旅游联盟成员都会做些啥
旅游联盟成立后,成员城市将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各项工作,加强13个省辖市区域旅游的合作,共同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在区域内推出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
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联盟合作组织机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产品开发机制,建立联合促销机制,建立项目合作机制,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建立人员交流机制,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等。“今后,13省辖市旅游管理部门将在各省旅游管理部门指导下处理联盟有关事宜,承办联盟相关活动,联盟实行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共同研究旅游合作发展有关事宜。对沿线13省辖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包装,共同打造涵盖13个省辖市重点景区的精品旅游线路,组织指导本地旅行社优先推介沿线13个省辖市的旅游线路,定期制定联合营销计划,充分利用资源互补优势,相互输送客源,相互支持在对方地区举办旅游推广和促销活动,相互推荐优质旅游开发项目,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建立完善各省辖市间旅游投诉、突发事件的处理联动机制,及时解决游客和旅游企业在对方区域内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突发性、群体性的投诉案件做到‘质监协作、品质保障、异地投诉、就地解决’。”范修芳局长介绍道。
“去年,由我们河南牵头,在南阳召开了南水北调中线5省(市)、13省辖市城市联谊活动,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今年更进一步,召开了本次联盟会议,明确了联盟宣言,签订了合作协议,把联盟运作的机制正式确立下来,明年将全面联动起来,广大游客会真正从南水北调这条集文化、生态、自然于一体的旅游线路上获得实惠,享受相应服务和优惠政策。”范局长告诉记者。
4 、这条旅游带意义挺重大
范修芳局长认为,“共饮一江水·联盟促共赢”其目的就是通过联盟合作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旅游的联盟合作、建立联盟合作机制。旅游业是绿色产业、窗口产业、龙头产业,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扩大内需,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据国家旅游局副司长胡书仁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较强,不仅有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汇聚了祖国山河的精华。目前,中线工程在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的同时,还注重打造沿线的生态旅游资源,沿线基本形成了集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景观带。国家南水北调办目前正在组织编写《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旅游带发展规划》,国家旅游局正积极配合,对南水北调沿线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努力培育出一批新的旅游产品。相信随着工程的竣工,南水北调中线不仅会成为沿线居民的生命之线,也将为沿线区域的旅游产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为沿线居民带来新的福祉。
“当前,加强区域合作,谋求经济联合,形成区域放大效应,已成为时代潮流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作为天然开放的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我省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也在逐步加强与深化。河南将在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各兄弟省市一起携手并进,进一步开创区域旅游合作交流新局面,共同促进工程沿线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张广智副省长强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月20日,在风景如画的南阳白河之滨,迎来了一批批来自河南、湖北、河北、天津、北京等省、直辖市的旅游界宾朋,大家围绕一条形似奔腾巨龙的黄金旅游带,共谋旅游合作的大计。最终大家在“合作发展、互惠共赢”的蓝本下,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
1、 5省(市)、13城市共建区域旅游合作联盟
20日上午9时许,在东道主中共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中共南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穆为民、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晓仙以及南阳市旅游局局长黄乐的陪同下,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胡书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万旭,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5省(市)旅游局的官员,13省辖市主管旅游的副市长、旅游局长,旅游企业负责人,旅游专家,以及来自中央、省、市的新闻记者,齐聚宾馆会议中心。武侯祠、丹江大观苑、宝天曼、内乡县衙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映入人们的眼帘。
主席台正中大屏幕上,一幅蓝色背景的水龙,自南向北蜿蜒而去,一条清澈的渠水奔流不息,这就是即将于2013年全线贯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这条渠水的沿岸散落着珍珠一般的优美景点,新的黄金旅游带和多条旅游精品线路跃然而出,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多样生态、多类业态的国内旅游新高地。
10时许,当冯晓仙等13座城市的副市长将13杯象征生命意义的水注入这条水龙旁边的容器内时,龙身立刻闪耀起光芒,随即联盟成员又共同宣读了一份旅游联盟宣言,领导人郑重地在合作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2 、“5+13”旅游联盟是怎么回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南阳淅川陶岔蜿蜒北上,涵盖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流经十堰、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13个地级省辖市,1400多公里,宛如一条巨龙,把惠及沿线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幸福之水引向京、津和华北地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仅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一项生态旅游工程、更是一项惠民、富民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工程不仅大大缓解我国京津和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更给沿线旅游业深入发展带来了先机。工程建成使用后,不仅让13座城市共饮一江水,更让13地的旅游合作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胡书仁副司长强调。
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工程的即将竣工通水,沿线正在形成融合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综合生态旅游带。联盟区域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大舞台,是中华文化的策源地之一。该区域悠久的历史不仅铸就了灿烂的文化,且工程沿线的风光秀美,山清水秀,每一处自然风景区(点)都展示出了其独特魅力,是人们闲暇之时观光休闲的好去处。省旅游局范修芳局长介绍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把沿线河南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串联了起来,并向南、向北分别与湖北和河北、北京、天津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友情链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珍珠串儿。”省政府参事、省旅游专家委员会主任、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向记者介绍。
3 、旅游联盟成员都会做些啥
旅游联盟成立后,成员城市将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各项工作,加强13个省辖市区域旅游的合作,共同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在区域内推出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
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联盟合作组织机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产品开发机制,建立联合促销机制,建立项目合作机制,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建立人员交流机制,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等。“今后,13省辖市旅游管理部门将在各省旅游管理部门指导下处理联盟有关事宜,承办联盟相关活动,联盟实行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共同研究旅游合作发展有关事宜。对沿线13省辖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包装,共同打造涵盖13个省辖市重点景区的精品旅游线路,组织指导本地旅行社优先推介沿线13个省辖市的旅游线路,定期制定联合营销计划,充分利用资源互补优势,相互输送客源,相互支持在对方地区举办旅游推广和促销活动,相互推荐优质旅游开发项目,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建立完善各省辖市间旅游投诉、突发事件的处理联动机制,及时解决游客和旅游企业在对方区域内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突发性、群体性的投诉案件做到‘质监协作、品质保障、异地投诉、就地解决’。”范修芳局长介绍道。
“去年,由我们河南牵头,在南阳召开了南水北调中线5省(市)、13省辖市城市联谊活动,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今年更进一步,召开了本次联盟会议,明确了联盟宣言,签订了合作协议,把联盟运作的机制正式确立下来,明年将全面联动起来,广大游客会真正从南水北调这条集文化、生态、自然于一体的旅游线路上获得实惠,享受相应服务和优惠政策。”范局长告诉记者。
4 、这条旅游带意义挺重大
范修芳局长认为,“共饮一江水·联盟促共赢”其目的就是通过联盟合作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旅游的联盟合作、建立联盟合作机制。旅游业是绿色产业、窗口产业、龙头产业,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扩大内需,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据国家旅游局副司长胡书仁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较强,不仅有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汇聚了祖国山河的精华。目前,中线工程在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的同时,还注重打造沿线的生态旅游资源,沿线基本形成了集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景观带。国家南水北调办目前正在组织编写《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旅游带发展规划》,国家旅游局正积极配合,对南水北调沿线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努力培育出一批新的旅游产品。相信随着工程的竣工,南水北调中线不仅会成为沿线居民的生命之线,也将为沿线区域的旅游产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为沿线居民带来新的福祉。
“当前,加强区域合作,谋求经济联合,形成区域放大效应,已成为时代潮流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作为天然开放的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我省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也在逐步加强与深化。河南将在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各兄弟省市一起携手并进,进一步开创区域旅游合作交流新局面,共同促进工程沿线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张广智副省长强调。
作者:辛渐 通讯员:
(责任编辑:申志)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河南日报》南水北调13市宛城结盟 2012-7-24 8:34:27
- 《中国旅游报》推动管理全方位创新打造企业高获利机制 2012-7-23 8:33:56
- 《中国旅游报》旅游演艺:做大餐,更需烹小鲜 2012-7-18 15:03:24
- 《大河报》专列游:典型的优哉游哉 2012-7-17 8:54:10
- 《中国旅游报》上半年总体平稳下半年谨慎乐观 2012-7-16 11:36:39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