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节既是悲日又是乐日
http://www.hnta.cn 2009-4-3 来源:新华社 点击:次
4月2日,北京数百名居民在永定门广场举行了“清明祭故人,纸鸢寄相思”活动,倡导文明祭扫,以放风筝的形式寄托对故人的思念。 新华社发
民俗学者称,古代的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更有万众踏青、郊游、戴柳、斗鸡等种种欢乐。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告诉记者,虽然清明是一个追思先人的传统节日,但其民俗文化内涵并非只此一项。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踏青、郊游则早在唐代就已盛行。杜甫《寒食》诗有“田父皆要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之句。不违,即不避,无忌讳;闹不违,意为无拘无束地嬉戏打闹。正如诗中所说,这天乡间父老都要参与这“闹不违”活动,就连鸡犬也乐而忘归。宋代吴惟信更在诗中描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这些都证实了郊游踏青已成为古代百姓的清明节首选活动之一。
乌丙安指出,除了郊游踏青,古代清明节民间还有植树、戴柳、插柳、放风筝、打秋千、蹴鞠(踢球)、斗鸡等多种民俗活动。古代清明民俗的多样化,从传世名画中也可见一斑。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初张岱的《扬州清明图》等绘画作品,都将繁华之地的清明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
作者: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只看不泡”的巴斯罗马温泉 2009-3-30 10:42:22
- 宋朝首都人民怎么过清明节 2009-3-30 10:16:03
- 郑州先民之“家”-织机洞的传说 2009-3-25 9:36:41
- 清明节的起源和风俗 2009-3-18 10:16:08
- 石淙美景何人所建 2009-3-12 16:13:43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