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歌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社火
元宵节前夕,登封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民间文艺会演,其中文武社火表演人气最旺,最吸引人的当属嵩山闹歌。这种独特的、具有浓郁嵩山地方特色的文社火表演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一度中断,直至1978年嵩山闹歌才恢复表演。由于复杂的表演形式和高额的演出成本,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面临传承的危机。
嵩山闹歌属于文社火
嵩山闹歌从形式上来讲是一种民间舞蹈,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是中国几千年神文化崇拜的表现形式,属于古老的民间传统文化——文社火类。
嵩山闹歌的表演形式很特别——把孩子作为道具顶在大人头上进行表演。由于大人和小孩一般扮演的都是古装戏曲人物,所以独特的穿着和化装很吸引人眼球。
嵩山闹歌演出规模可大可小,一般是一路至九路(一个大人头顶一个小孩称为一路)。表演的孩子一般年龄在4~8岁,男孩女孩不限。大人和小孩分别化装成各种不同的人物,大人们脚踩音乐鼓点,扭动全身走“一”字、“二”字、“8”字、“0”字或交错走“人”字等队形,头上的小孩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唱各种民间小调。
有时为了增强演出气氛,还会在表演人员的脚下燃放鞭炮,表演者在烟雾中穿行,给观众如飞一般的感觉。
演出还有一个总指挥,不断舞动“令”旗,让表演高潮迭起。
据记载,嵩山闹歌创始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703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产生于登封市颍阳镇的杨岭村。这是个半山丘陵区,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百姓为了摆脱贫困,渴望五谷丰登,每遇天旱都要到紫云山下老龙洞内祈雨。为了表达祈雨的诚心,村民不但要摆供焚香烧纸,而且,还必须有民间社火助兴。
公元1703年的夏天,两三个月滴雨未下,百姓吃水都成了难题,村里的老少爷们又去紫云山老龙洞里祈雨。当路过老龙潭时,有儿童出于好奇往潭里扔石头。祈雨的当天,就见西北天空乌云滚滚,霎时间下起了暴雨,中间还夹杂着核桃般大小的冰雹,旱情虽然解了,但庄稼却受损了。
第二天,杨姓族长传话说:去祈雨的小孩们往老龙潭里扔石头砸住了老龙角,龙王爷大怒所以下了冰雹,降祸人间。村里几位老年人一商量,得去向龙王爷赔礼请罪。村民特意组织了规模很大的文艺社团,打着旗,敲着锣、鼓、铙、镲,抬着供品香纸去老龙洞祭祀。这一次大人们都把自家小孩架在脖子上。
当时村里有名的铁匠杨全生也参加了还愿。他看到大人们肩上架着小孩,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得很艰难,不懂事的孩子们还在大人肩上互相打逗玩耍。杨全生想,如果能打一个铁架子,把小孩固定在大人头上,大人不再用手扶孩子,想咋走就咋走,小孩也可扮成戏剧人物,大人小孩都可以独立表演,这不是种很有趣的表演形式吗?自此,一种新的表演形式——杨岭闹歌诞生了。
- 洛阳老街的味道 2010-3-10 9:30:32
- 嵩山历史建筑群定为今年我国唯一申遗项目 2010-3-10 8:42:54
- 千古风流 淮阳南湖弦歌台 2010-3-5 9:35:20
- 孔子名在千米外 故地空留文雅台 2010-3-4 9:56:09
- 2010郑州元宵节焰火晚会观看指南 2010-2-27 18:13:20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