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台院外孔子像
弦歌台内的孔子受到祭拜的香火最盛
周口市淮阳县,是孔子时代的陈国。孔子在这里三度讲学,其中一次惹怒了当地人,人们把他和弟子赶到南湖的湖心岛上,断其粮食,困7日才得以解围。这是孔子在中原有史可据的第三次劫难。
后来人为纪念此典故,筑庙以祭。
孔子在这里的香火很盛,原因不外乎这些:在当地收授的弟子里,有4个出人头地;地理位置好,临湖而居,游人领略自然风光的时候,少不了吟风弄月文雅一番,拜拜孔子,莫不是最好的选择;弦歌台离“人文始祖”庙太昊陵很近,香火一向旺盛的太昊陵香客不断,拜了伏羲求福求财,再就近拜孔子求取功名,顺理成章。
想起房地产商说过的经典之语:成功经营地产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个还是地段。
孔子选择了陈州,选择了南湖,这一特殊的地段成就了其文化秀场的持久生命力。
南湖有弦歌
1月31日,淮阳南湖弦歌台。
弦歌台历史悠久,其名也屡有更改。初建时名为驽台,后来改成扼台,明代时为绝粮祠,后来改成弦歌台,从此保留下来。
这里保持了较多的古建筑,前楼石匾上弦歌台三个字就是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所立。
入访弦歌台,需要门票。逢农历初一、十五门票是3元,其余时间是8元。初一、十五人多,反而降价,这点令我很意外,感慨淮阳人之厚道。不像春运期间,人多票涨,各地宾馆房费也疯涨。
进入院内,可以从两个门通过。
这是一座四进院落,孔子祠堂在进入门厅后就是。我穿过两个烧香纸的巨大香炉间,步入祠堂祭拜孔子。
祠中红色的捐款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投入一枚硬币,硬币落到箱底,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仿佛穿越千年,把我带进思古的情愫氛围。
在这里,我看到迄今为止最长的跪柜。我实在无法准确表达跪柜,因为它显然是用来为下跪的人提供,位于孔子画像前的跪柜最长,足有一丈长,一尺来宽,用长木板钉制而成,表面涂了红漆,可能因为跪者太多,上面已经磨成浅色。
跪柜上置放3个蒲团,莲花图案,中间的一个是结了果实的莲花,两边则是盛开的莲花,不见果实图案。我在另一处孔子祠堂也见过这样的蒲团,一共是5个,中间是一个结了果实的莲花,其他4个也是盛开的莲花。为什么中间一个都是结果的莲花?是不是喻义,一跪一拜即修成正果之意?这些蒲团因为跪拜的人太多,已经变形,并退色很厉害。
除此之外,左右两边还有两个跪柜,宽度差不多,比中央的一个稍短,上面各置一个蒲团,也变形并退色,可见来者并不少。
左边有5个孔子弟子,分别是冉有、子夏、子贡、仲弓、闵子骞;右侧供的是颜渊、冉伯牛、宰予、季路、子由。
这里的孔子和其弟子造型,比商丘应天书院的要逊色。孔子造型多了一些粗犷,少了斯文;众弟子则面色都是清一色的清瘦,表情严峻,像是修苦禅。
其造型也许与孔子和弟子们的遭遇有关。孔子曾三次来陈国讲学,最后一次是公元前489年,楚昭王派人请孔子讲学,但孔子讲的大道理是让统治者如何治国,如何管理百姓,陈国的老百姓不愿意了,没等孔子到楚国见到楚昭王,老百姓就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南坛湖的一个小岛上,断其粮食,一连七日。之后方得以解围,重新纳为座上宾的孔子和弟子们自然形销骨立,就如现在祠堂里所见之状。
据说在断粮期间,孔子看湖里生长一种现在叫蒲的植物,蒲根细腻白嫩,脆甜可口,孔子就和弟子们吃蒲根,他们靠蒲根活下来。现在,这种蒲根叫“圣人菜”,凉拌、红烧味道都很美,成了淮阳一道特色菜,我在汽车站附近一家餐厅里吃到,味道特别。
- 玩转郑州红酒馆 2010-3-15 14:05:03
-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今日复演 2010-3-12 8:34:53
- 洛阳老街的味道 2010-3-10 9:30:32
- 嵩山历史建筑群定为今年我国唯一申遗项目 2010-3-10 8:42:54
- 孔子名在千米外 故地空留文雅台 2010-3-4 9:56:09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