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2010~2015年)发布
http://www.hnta.cn 2010-10-11 来源:商丘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点击:次
五、建设重点
(一)电子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
依据《行政许可法》,梳理、精简、优化行政审批业务流程,建设行政审批业务系统,构建网络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网上审批,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扩大电子审批应用范围,逐步延伸到县(市、区)和乡(镇),从整体上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行政审批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对全市各级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全程动态监控,保障网上审批公正合理。
(二)社会应急联动和指挥系统。
建立市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应急联动,应急联动和指挥系统纵向连接各县(市、区)、乡(镇)、村和重点单位,横向连接公安、气象、水利、安监、卫生、民政、教育、交通、电力、通信、教育等相关部门。借助现代通信网络和技术,增强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实现行政资源的应急、联动,满足现代化社会管理的需要。
(三)视频会议系统。
建设覆盖全市的视频会议系统,纵向连接市、县、乡三级人民政府,横向连接市、县各部门、事业单位和重点企业。应用语音、图像、数据等多媒体手段,为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直观、高效、全面的交流方式,节省办公时间、降低会议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四)“平安商丘”技防系统。
在城市所有居民小区、繁华街道、重点单位、公共场所、案件高发区,安装以视频为主的技防设施;加强对城市人口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在农村建设广播技防系统和平安互助网,建成“统一平台,全面监控”的技防体系,实现智能交通、治安监控、环境污染监控的一体化。
(五)城市建设信息化系统。
围绕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整合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城管、交通、国土等部门资源,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利用公安、工商、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部门资源,为制定城市建设宏观政策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支持。
(六)公众综合服务系统。
联合金融、通信等相关部门,实现水、电、暖、通信、燃气等费用的网上支付和手机支付。以建设数字社区为目标,建设包括计算机网络、综合保安管理、家庭智能化、社区服务、电子物业、一卡通等内容的服务项目,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提高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
(七)企业信息化系统。
制定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和共享目录,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加快企业上网进程,支持企业建设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中的应用,加大信息化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联动,以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带动关联企业发展。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产业协作体系,构建专业性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等服务,提高对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八)电子商务系统。
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充分发挥商贸集散地的区位优势,依托现有网络基础,搭建和完善粮食、特色农副产品、农资、建材、电器等商品领域的专业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力争网上注册我市的企业用户达到3万户。
(九)信用信息服务系统。
整合金融、工商、税务、质监、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相关信息,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建立企业信用和个人数据库。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体系、信用信息采集机制、信用政策制度体系、信用宣传教育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实现信用联动监管和公共信用服务。
(十)交通物流信息系统。
加快推进交通物流业信息化。以构建“智能交通”为目标,建设高速公路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道路客运信息服务、货运信息服务、维修服务、运政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打造全市物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推广“物流通”业务,降低物流业交易成本;推进全市二级以上运输场站监控和运营车辆的定位服务。形成一个融数据采集、查询、预警、控制、管理、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交通物流信息系统,为交通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十一)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系统。
加快乡(镇)、行政村信息化建设,推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科技下乡、教育文化、应急预警、防灾减灾等政务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到乡村。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整合各类涉农资源,形成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农民上网工程,完善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功能,促进农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双重发展,做好农产品物联网建设工作,为我市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提供综合性、专业性、特色性信息服务。
(十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
整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劳动力市场、低保、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等业务系统,建设和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信息系统。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信息库,实现低保申请、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待遇复审、标准调整等业务信息化,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领域业务应用。利用视频、短信、网络搜索、呼叫中心等形式,为公众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等信息服务。
(十三)城乡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卫生数据库,实现对全市卫生机构、重点设备、卫生人力资源、大病种病人信息的采集管理。建设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医信通”、“体检通”等信息服务平台向公众提供医疗信息发布、医疗信息查询、医疗信息咨询等便民服务。建立食品安全、流行病防疫预警系统,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建立执法监督系统,以医疗服务价格和质量控制为重点,为卫生行政处罚、卫生监督抽检等提供信息化支撑。以县(市、区)为单位,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到2015年为全市近1000个村卫生室、5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9个乡(镇)卫生院建立“农村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当场核销、偏远地区远程医疗咨询、远程就诊、远程培训,发挥信息化建设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十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系统。
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教育机构和各类学校的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和统一的内部办公系统,提高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建立商丘市教育系统门户网站群,加强教育、科研部门和学校的网站建设,建设科教信息管理系统和科教信息数据库,构建起全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相互联动、开放的教育信息网络。做好远程教育工作,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促进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公平、公开、共享。
(十五)环境自动监控系统。
建立市、县、乡三级环境自动监控平台,实现对污水排放、空气污染物、地表水环境质量、城市噪声环境质量、城市垃圾环境质量、放射性物质污染状况的在线监测。提高环保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的实时监控能力,降低环保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城乡生态环境动态监控、卫生管理、环境绿化管理和污染事故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十六)文化旅游信息化系统。
整合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文化资源,建设全市历史公共文献数据库,实现公共文献共享。建设旅游网站,提供景区介绍、旅游指南、旅游咨询、酒店预定等服务,加大宣传,提升我市旅游知名度。建成业务管理、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管理的动态数据库,实现旅游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
(责任编辑:远红)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合理设计 让电子政务平台运行更高效 2010-10-19 14:03:46
- 技术创新推动电子政务管理创新 2010-10-14 11:38:34
- 广东南海市电子政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0-5-10 10:29:31
- 联合国电子政务调研评估体系的特点和启示 2010-5-7 10:32:02
- 北京召开2010年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工作会 2010-4-2 11:30:09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