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迪士尼落沪本土创意咋“破土”?
http://www.hnta.cn 2009-11-10 9:30:08 来源:大河报 点击:
   

    谈判十年的上海迪士尼项目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据了解,计划耗资36.9亿美元的上海迪士尼项目选址在浦东,总面积超过6000亩,打算在2014年开业。(《人民日报》11月5日)
  “米老鼠进上海”令许多人欣喜,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声称这是“文化陷阱”、“文化侵略”乃至“美国价值观的入侵”。在迪士尼等世界文化面前,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怎样的创意?作为成功的文化旅游产业范例,迪士尼可以为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怎样的借鉴?“孙悟空”大战“米老鼠”的好戏能否上演?
  □郑泰森(河南省政府参事)
  迪士尼花落上海是一件大好事。正如迪士尼公司总裁罗伯特·伊格尔所言:“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令人兴奋的国度。”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却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中国有赚钱的机会和潜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则是中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到最赚钱的地方落户,是迪士尼的信条。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迪士尼去了东京。上世纪90年代,西欧经济与美国比肩,迪士尼去了巴黎。上世纪末,香港回归,经济繁荣,迪士尼来到香港。如今,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迪士尼又落户上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际化项目,其利益都是双边或多边的,最终实现的是共赢,这一点毋庸置疑。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迪士尼落沪,对我们有几点启迪:
  迪士尼选择了上海,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地方?迪士尼是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的代表作,需要适应它生长的土壤。上海的海派文化背景中,这三种文化的氛围比较浓,而且一直在引领中国的大众文化消费。现在,招商引资看重配套能力和市场潜力,文化项目则讲究文化氛围,否则,就水土不服。这是启迪一。
  迪士尼是典型的创意经济,与传统文化资源没有关系。迪士尼风靡50余年仍然风头强劲,证明创意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谋划文化项目,应当以创意为先。这是启迪二。
  经营红火的上海欢乐谷,对迪士尼落沪非常高兴,原因是项目扎堆有利于聚人气,有顶级水平的项目参与竞争,有助于水涨船高。无论什么项目,集聚发展是最佳路径。这是启迪三。
  门票不是迪士尼的主要收入,其利润70%左右来自衍生消费品。而我们的主题公园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把掘金的重点由门票转向衍生产品和衍生服务,对文化和旅游项目都有意义。这是启迪四。
  在中国市场,迪士尼采取的是授权经营。迪士尼官方开发产品并指定厂家生产,再由指定商家销售。我们拥有世界推广价值的产业和产品,如少林功夫和太极拳教育及演艺产品,走向世界的捷径就是授权经营,前提是必须像迪士尼那样,拥有核心技术和标准。这是启迪五。
    【共赢说】
    迎接主题乐园的盛宴
  □吴兰友(山东聊城)
  近10年来,全国建设1000多家旅游主题公园,然而已经倒闭的约占80%,幸存下来的主题公园中,约有80%处于亏损状态,10%持平,盈利的只有10%。此外,约有2/3的主题公园难以收回投资。
  据了解,最盛时国内“西游记宫”、“大观园”、“三国城”之类的人造景观多达729处,投资超过1000亿元,但大都好景不长,很快就“门前冷落车马稀”了,原因无非是建设之初就缺乏科学论证和全面考量,加之充斥着刻板模仿或照搬照抄,更由于部分主题公园粗制滥造,缺乏文化内涵,难以持续吸引游客的热情。
  再看迪士尼乐园,风靡世界,但目前全球也不过5个,上海建设迪士尼乐园谈判十年时间,可见投资方的慎重心态。另外,迪士尼乐园吸引人主要在于其立足美国文化,在捕获童心的同时,也唤起了成人的童年回忆。
  当然,迪士尼项目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选址在巴黎的欧洲项目,开始也遭遇到挫折并出现较大亏损,但后来改变经营思路,融入当地文化,从欧洲历史中吸取养分,重新进行设计,风格从粗大转为精致,也获得市场认可。
  迪士尼就要到来了,其实它并不是对本土主题公园的冲击,相反本土主题公园若能够坚持独有特色、融入文化因素、保持持续创新、力避粗制滥造,说不定会伴随着迪士尼一起迎接主题公园的盛宴。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