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旅游消费券的"喜"与"忧"
http://www.hnta.cn 2009-5-4 8:46:08 来源:新华网 点击:
  议
  是“非常促销”还是“长效机制”
  毋庸置疑,从理论上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把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作为新的“扩内需”手段,有其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但发放旅游消费券,这种模式能否持久?
  浙江工业大学王治平教授认为,目前的旅游消费券设计并不是长远之计,而且从发行来看,也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他说:“目前的旅游消费券还都是以一个地区或一个省为单位发放,虽然灵活性比较强,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调研和对市场的分析,往往是一阵风发行完了,无法确定究竟能产生多少市场调动效应。”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仅凭一纸旅游消费券,要想拉动整个旅游市场甚至其他行业的消费,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通过发放消费券,短时间内能让大量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转化成消费,在短期内确实能起到一定拉动内需作用,但从长远看,消费券能否被市民长期使用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旅游券”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措施上毕竟只能算是“末”,而敦促商家提高服务质量、帮助消费者降低消费成本,才是需要重点狠抓之“本”。
  事实上,本末之争一直存在于全国各地发放消费券的始终,一种更为理性的观点认为,在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下,除了要求地方政府进一步规范消费市场外,也应该鼓励和肯定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等非常之举,治本和治末之策应并行不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州发放消费券的实践及其不断显现出来的正效应,也已经逐步证明这样一个道理:从长远着眼,科学设计、发放消费券能够兼顾政府拉动消费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作者:段菁菁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