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让旅游来拉动一下内需
http://www.hnta.cn 2009-2-11 8:23:00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
据媒体报道,春节黄金假期,北京旅游总收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32.6%。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创下了历年春节黄金周历史新高;福建省共接待旅游者420.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7%;旅游收入达24.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纳入湖南省监测的42个直报旅游区(点)共接待游客26.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5.25万元。长沙各大旅游区(点)好戏仍在上演,精彩不断。
另据报道,日前南京市政府决定派发1亿元“旅游红包”,其中给市民发放2000万旅游消费券,华东六省一市来宁游客只要持有当地公园年卡,门票一律半价,优惠总额约8000万元。
无独有偶,杭州市也启动“旅游红包”活动,包括给市民发旅游消费券、对外地游客优惠等,经测算累计金额4000万元。湖南省旅游局春节前也派发了100万元旅游消费券。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危机逐渐呈现。拉动内需是今年经济工作主旋律,各地都动了不少脑筋,有发食品券的,有发教育券的,有发培训券的,还有直接给困难群众发钞票的。窃认为,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促内需保增长,从春节黄金周的国内旅游市场来看,通过“旅游红包”拉动内需不失为上乘选择。
首先是旅游产业链条较长。旅游投入产出比约为1:6,政府投资1元可以拉动6元消费,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旅游纪念品销售等。其次是旅游消费属于“绿色内需”。任何内需都是要消费资源的,相对于大兴土木、大上工程拉动内需,旅游内需消耗资源较少,而且能促进景区绿化、环保,从而吸引更多游人,实现绿色旅游良性循环。第三是旅游内需潜力巨大。恩格尔定律说明,当国民收入人均突破1000美元后,人们在旅游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支出将大大增加,目前中国正处于这个发展阶段,旅游需求比较旺盛,但内需潜力得以释放,尚需要政策扶持和旅游产品适销对路。
第四,旅游还是高雅的文化消费,带有社会公益性质,鼓励公民出游,既是文化享受,也是感悟悠久璀璨的中华文明,能激发爱国情怀,因此政府补贴旅游完全应当。
从2008年河南省的一项旅游数据来看,也能说明这点。2008年,河南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00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9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7%、17.73%。2009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目标为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达到230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30亿元,同比增长15%。同时,通过旅游行业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
从河南省2009年的旅游业发展目标来看,旅游业的发展,本身可以拉动消费的增长,同时,也能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换句话说,旅游产品的生产,一方面能够让资本流动起来,让资本壮大;另一方面,在资本壮大的同时,也让规模壮大,从而一方面服务了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服务了生产者。而且,发展旅游业,还能带动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春节长假正是旅游火红之时,南京、杭州“旅游红包”可鉴。但目前“旅游红包”都属于“地方粮票”,只能在省内或市内流动,有很大缺陷,限制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笔者建议中央财政拿出一些钱给公民发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旅游消费券,这对拉动内需无疑更强劲有力,作用更大。
目前旅游遭遇的最大瓶颈是普通群众没钱旅游,助推旅游经济关键要解决钞票问题,应三措并举,一是降低旅游收费和成本,二是政府提倡和鼓励效益较好的单位补贴员工旅游,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财政补贴旅游,通过发放有价旅游券资助低收入群众游山玩水,让更多民众“投身”到旅游市场中去,使旅游真正成为大众“盛宴”。
作者:尹卫国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