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镇接轨世界
http://www.hnta.cn 2008-8-26 8:26:24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杨焕成(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河南古镇资源往往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开发原则。河南古镇游开发是盘大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科学规划,统筹考虑,让河南古镇游既能体现整体风貌、突出规模优势,又能展示各自的资源特色,让这些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真正拥有世界级的旅游价值。
中原古镇的开发,一定要有高起点的定位。我曾到访美国的威廉斯堡,它原汁原味保留了美国十七八世纪古镇的风貌。日本京都的小街曲巷,同样吸引了全球的游客。同理,中原古镇的旅游开发,要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所提出的原真性、完整性,突出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做规划的时候,不但要做总体规划,而且要做详细规划,给每栋古建、每个院落都量身打造保护与开发的方案,尤其要发掘明代民居,同时建议保留清代和民国的传统民居、商业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建筑也可保留,比如神篨汽车站和电影院,这些都是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建筑。
仍住在古建里的居民,要有文物保护的意识,首先应注意防火,此外不能随意改变古民居的构造、格局以及细小的局部装饰等,哪怕钉一个钉也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这是丽江古城等地的成功经验。不管哪一条街的建设,都要围绕古镇的特殊氛围进行。既可以修旧如旧,也应该有所创新,比如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建筑材料,让游客一目了然:哪些是真正的古代建筑,哪些是修复的。
此外,游客服务中心也应为古镇品牌服务。比如威廉斯堡,为游客提供现代服务的新威廉斯堡距古堡4公里,选址在一条山沟里,由天然森林形成视觉遮挡,丝毫没有破坏古堡的原始景观。
虽然古镇及古镇居民本身就是“活态博物馆”,但是旅游开发还应有一个展示古镇文化的载体,建小型博物馆是不错的选择。
中原古镇魅力中原
□刘坤太(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
古村镇人文风情旅游,是世界旅游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我省也有不少值得开发的古村镇旅游资源,如开封朱仙镇、禹州神篨镇、淅川荆紫关镇、社旗赊店镇、封丘陈桥镇等一大批古村镇等。科学开发我省的古村镇旅游资源,是弘扬中原文化、发展河南旅游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我省古村镇旅游开发进展迅速,但在开发理念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教训。如只顾整齐,不顾特色;只顾外貌,不顾风貌;只讲规划,不讲文化;只想排场,不想市场;只顾上级,不顾百姓等,使古村镇的旅游开发走上弯路,个别地方还给古村镇风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开发性破坏。
根据我省古村镇旅游资源的特点,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其一,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产业系统意识。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尊重旅游市场规律,学会并下大力搞好市场营销,才能在市场上生存。
其二,要有强烈的差异化意识。我省的古村镇与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村镇有很大差别,但与北方地区的古村镇有很多相似、相同之处。如果只是直接照搬别处的开发形式,必然会成为不伦不类的复制品。因此,必须认清本地的文化特色是什么,如合理区分商业古村镇、军事古村镇、手工业古村镇、交通古村镇、民俗文化古村镇以及建筑文化古村镇等,彰显本地独有的风情。
其三,要保留历史的沧桑。古村镇之所以能吸引游客,是因为这里能让游客看到历史的脚步。所以,小街陋巷、古今交错甚至断壁残垣,与高门深第、雕梁画栋同样具有旅游魅力。因此,古村镇开发最忌讳大拆大建、大饰大迁。只有保留住沧桑感,才会有古村镇的文化之根。
其四,要努力营造文化的真实。许多古村镇已是往日繁华不再,即使万金耗费,也无法重现历史的真实,但可以通过有重点地进行景观改造和文化环境整理,投资不多,就能营造出古村镇历史上的典型文化氛围,形成真正的旅游吸引力。
从过境游到目的地
□龚绍方(郑州大学旅游规划中心主任)
当小城镇建设和古镇旅游开发两支号角同时吹响,河南的诸多古镇被置于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口。
中原古镇旅游开发,首先应摆正小城镇建设和古镇发展的关系。对于神篨镇、朱仙镇这些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不能急功近利。古镇的文化价值极为珍贵,特别是古街道、古宅院、古产业等,是开发古镇的核心价值。因此,古镇的小城镇建设要以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建设。
其次,科学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我国古镇开发的一个主要误区就是“毁了真文物,造出假古董”。因此,古镇开发首要的是保持好原真性、独有性。同时,开发也不仅是简单地复古、仿古,还可创新,关键是规划好功能分区,并在古建区、仿古区和现代区之间设计缓冲区。
再次,和谐开发,妥善处理古镇开发与古镇居民的关系。要引入社区参与性开发理念,让古街商户、古业业主、古宅住户融入到统一的规划里。在开发的同时,应启动良好的市场机制。
此外,中原古镇旅游开发,还应把握资源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目标定位等,围绕着中原风情古镇资源群开发出观光、体验和休闲旅游系列产品,配套接待服务产品,打造一个完善的旅游服务产业集群,从而使一些古镇从原来的过境游发展为深度游,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有条件的古镇不妨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开发。
特色为魂文化为根
□张新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
古镇开发应把握历史名镇之魂,即古镇的特色与文化。
与朱仙镇、赊店镇、荆紫关镇相比,神篨镇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绵延至今的制瓷业。瓷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因此,代表着中国黄土文化的钧瓷,堪称神篨镇的魂,正如朱仙镇的魂是木版年画、赊店镇的魂是酒文化等。而与景德镇等瓷都有所区别的是,神篨镇仍保留着浓厚的古韵,这里三四进的古院落、极具特色的木板大门、中原特色的双层建筑等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
很多中原古镇的资源具有国际性,因此开发要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去思考,要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开发,不要再走建了拆、拆了建的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老路。
在开发过程中,要量力而行。一是不要千篇一律。街区与建筑的保留、改造要以现有建筑为格局,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使其更具有真实性。二是不要全部修复。某些已破落的民居,可原封不动地保留,以增加沧桑感。三是不要一视同仁。老街区的修复、利用,不应套用一种模式,要从实际出发,多种模式开发。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