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能用“华南虎”式想象吗?
http://www.hnta.cn 2008-7-14 14:33:11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从人们第一次喜闻发现野生华南虎,到网友质疑虎照有假,再到陕西林业厅百般掩盖拖延至今,“华南虎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一张假照片,将大半个中国折腾了长达8个月,着实引人深思。其影响之大让当地政府部门遭受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同时以雄辩的事实再次印证了毋庸置疑的两个常理:一是假的真不了。虽然当地有关部门严正“挺虎”,当事人周正龙甚至拿“脑袋担保”,但所谓的华南虎终究经不起众多打虎英雄的考量而原形毕露。二是民意不可违。正是网友们的理性与成熟,正是他们严谨的追寻,“虎照”的真伪最终才浮出水面。当网络民意推动“华南虎事件”从科学问题走向公共事件,跌宕起伏的“真假之辨”,终于发展成政府与民意的互动过程。虽然这种互动过程有些艰难,但在峰回路转的每个瞬间,我们却无不体味到民意不可违的巨大力量。
随着这起带有闹剧性的“华南虎事件”的真相大白,当地政府部门开始痛定思痛,反思其咎,陕西省林业部门为此在干部队伍中大力开展作风教育整顿。“华南虎事件”使当地政府不得不为此付出“高昂”的无形执政成本,人们也因此把目光普遍集中在政府行政乱作为上。
其实,透过“华南虎事件”背后,又何止是周正龙等人道德水准的缺失,也何止是政府部门信用危机的暴露。“华南虎事件”在给当地林业部门敲响警种的同时,是否也给其他部门和行业带来警示,甚至敲响了警种呢?旅游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文化底蕴、原始真实为生命力、创造力,“华南虎事件”极尽造假之能事,旅游业当从中吸取教训,以避覆辙。
急于发展,不可急功近利。深究“华南虎事件”炒作根由,不难发现镇坪县“以虎谋发展旅游之利”的利益企图,不难发现“以虎立动物保护之功”的急功近利的错误政绩观,最终使急功近利的欲望超越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相关部门官员行政乱作为的思想根源和驱动力。事实上,这种急于发展却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在旅游开发中不无存在。图一时之利而断后人财富之源,乃发展旅游之大忌。对此,我们是无论如何不能做愧对祖先、有损后人的事情。
政企联合,不可攻守同盟。其实仔细想想,这起“华南虎事件”不过是官民联手打造的一个拙劣的骗局。联想到旅游行业所谓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发展方式,一些地方又何尝没有过此类攻守同盟的情形。政企联合本是旅游发展之道,旨在发挥政府主导优势,激发企业经营活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创造事半功倍的发展之效。但有的政府部门却主导“错位”,常常借助手中权力,为某些非正规经营企业大开方便之门,以至旅游行业常常出现胡乱开发、违规经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讲,攻守同盟式的政企联合往往是助长旅游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原因。
扩大影响,不可凭空想象。“华南虎事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凭空杜撰,目的无非是想借华南虎乃世界珍稀动物之名,吸引大众眼球来提升当地知名度。但他们却忽略了知名度应有之义来源于其历史性、真实性,缺乏真实历史性的知名度只能是徒有虚名,而终究经不起检验。早在“华南虎事件”暴露前,湖南平江县的某些投资商同样策划报料出了所谓的“疑似华南虎”,事后被揭穿时当事人还振振有词:旅游就是无中生有,平江需要华南虎。如此理由十足的造假想象,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旅游经济固然是创意经济、点子经济,但决不是“想象”经济、更不是“造假”经济。毫无半点真实性的杜撰、想象,只能是破坏声誉而砸了旅游的牌子。
保护环境,不可破坏环境。为什么华南虎如此受人关注?因为它的珍贵和稀少。为什么它会变得如此稀少?主要原因还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反思“华南虎事件”,抛开造假骗局之外,我们应当倍加懂得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华南虎事件,再一次敲响了我们保护环境的警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刻不容缓,万万轻视不得。只有环保理念和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明天的世界才会拥有清新纯净的空气、宜人的气候和健康的食品。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环境,挤压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损害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自然当然要报复,不断的以各种灾难,如地震、雪灾、水灾、旱灾、海啸等来警告和惩罚人类,人类经济发展的红利,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作者:白四座 通讯员: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