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立即开放“黑色旅游”是向伤口上撒盐
http://www.hnta.cn 2008-7-7 8:34:07 来源:大河报 点击:
    日前,四川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前提出了一项尽快开放“黑色旅游”的建议。他认为,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最早于今年国庆,最晚于明年元旦向海内外隆重推出汶川特大地震‘黑色旅游’”,而四川省、成都市旅游局也对此作出了这是一件“好事”的表态。(7月6日《成都商报》)
    犹太-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说:“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同样,我认为在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之后,在死难者尚未安息,幸存者尚未安顿,全国人民尚未完全从悲怆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在地震废墟之上立即开始这种休闲和娱乐的旅游活动也是野蛮的。
    不错,震区的“景色”——包括被夷为平地的县城,被挤压在一起的山峰,被拦腰截断的河流等,都是极其罕见的“奇观”,在市场经济时代,凡是“罕见”的都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了,这种“奇观”不是发生在月亮上,也不是发生在渺无人迹的沙漠戈壁里,这里曾经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奇观”的形成,是以成千上万条鲜活生命的逝去为代价的。
    扪心自问,难道我们真的可以把自己的好奇心、猎奇心、寻求刺激等愿望的满足,建立在灾区民众的痛苦之上吗?我们真的想戴着太阳镜,脖子上挂着照相机,跟着导游小姐的小旗,一路喧哗着走过坍塌的校舍和居民区,而不怕惊扰了那些不幸罹难者的亡灵吗?尽管他们已经离去,但还没有走远。
    是的,在曾经发生过大地震的唐山,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曾经发生过地震的地方,都建有地震博物馆,甚至特地保留一些废墟供人凭吊。但那都是在灾难造成的伤口基本愈合了以后才设立的,而开放给公众参观的目的,也从来不是什么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去缅怀死难者以及救灾的英雄,同时吸取其中的深刻教训。
    也许有人会说,开放“黑色旅游”所获得的资金,可以用来进行灾区重建。在我看来,这简直好比是说,让一个伤者用展览自己的伤口方式来筹集手术费用——没有比这更缺乏人性的建议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对在救灾中已经表现出了无限爱心的全国民众的一种侮辱。
    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个建议居然是出自四川省研究社会科学的一位专家之口,作为社会学者,眼里岂能只见物而不见人?事实上,维护人的尊严价值、关切人文精神,是学者之所谓学者、专家之所谓专家的良心和使命。
作者:郭松民 通讯员: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