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漂流:不仅仅是皮筏水流加落差
http://www.hnta.cn 2008-6-24 14:45:33 来源:中国旅游报河南记者站 点击:
    近年来,漂流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盛夏来临,河南迎来漂流高峰。
    近日在河南省宝天曼峡谷漂流景区举办的首届漂流高峰论坛上,旅游专家给河南漂流业提出建议:漂流旅游项目要立足市场,避免同质化、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从基础设施、文化内涵、服务和主题4个方面进行差异化发展。
    漂流旅游异军突起
    与国内的漂流旅游发达省份相比,河南漂流旅游的开发较晚。但从近两年全省各大旅行社组团及漂流景区接待情况看,漂流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欢迎。“对于现代人来说,漂流这种集运动、体验、休闲、观光、励志于一体的旅游方式,无疑是现代都市人释放生活压力、培养团队意识、进行拓展训练的最佳途径。”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林梅英说。
    据了解,2003年至今以山地峡谷漂流为主的漂流旅游项目迅速在豫西南地区兴起,河南先后开发出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漂流旅游项目10多处,漂流产品逐渐走向大众化,景区接待人数不断攀升,漂流旅游异军突起。
    以河南省宝天曼峡谷漂流景区为例,其漂流项目始建于2005年10月,总投资约1.5亿元,2007年5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仅半年时间该景区就累计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门票及配套收入800余万元,成为河南漂流旅游市场上的一支劲旅。
    “河南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特别是豫西南地区多峡谷地貌,非常适宜开展漂流旅游活动,再加上当地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发展体验式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林梅英说,“科学合理地发展漂流旅游产业,不仅对景区(点)自身,而且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的保护,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差异化发展是关键
    以漂流为核心的水上体验旅游越来越受游客欢迎,我国漂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河南,漂流项目开发过快,业内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一些开发商清理一下河道,放几个皮筏就建了个漂流景区,或者认为水源加落差就是构成漂流旅游的全部因素,导致个别景区经营缺乏特色,甚至进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这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漂流产业链的良性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河南某大型漂流景区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河南漂流旅游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漂流旅游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缺失、主题交叉重复、服务水平不高等。”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副主任桓占伟在首届漂流高峰论坛上说,今后漂流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差异化发展是关键。
    “天气冷了,景区是否考虑到为游客提供驱寒的姜汤?游玩后衣服湿了,景区是否考虑到为客人配备烘干衣服的设备?两个小时激烈紧张的漂流结束后,景区是否安排其他的休闲娱乐节目?”桓占伟认为,在服务上体现差异化是漂流旅游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对漂流景区提出了更高也是更合理、更实在的要求。
    做长旅游产业链
    针对以上现象,林梅英认为,河南应及时成立一个漂流行业协会,制定广泛、系统的量化标准,比如安全措施、水流标准、河道宽度等方面的内容,推动漂流业科学、健康发展,同时也要组织整个行业进行经验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寻求科学发展之路。
    林梅英强调,在发展漂流产业的同时,地方政府应从宏观上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宣传、监管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桓占伟指出,河南各地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在各自的漂流过程中嫁接独特文化,通过对漂流载体的异化处理、漂流过程的文化控制等手段,造成旅游者的视觉差异、印象差异等。例如,提供载客量、外观、材料、速度各不相同的漂流载体,在漂流过程中增加参与性强的文化演艺节目等。
    业内人士认为,河南漂流产业应从现有的粗犷式经营转向大、强、优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器械、水卫生、安全、服务的规范。配合当地特色,联合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附加产品,做长旅游产业链,做好旅游产品的每个环节,真正吸引游客再次来玩。
作者:张明灿 通讯员:李兆举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