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形象塑造不可忽视人际传播
http://www.hnta.cn 2012-11-26 15:44:59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除以上主体之外,其他相关传播人员不易确定,对于旅游目的形象传播的影响力也不确定,而且其他人员的传播一般是非自觉性传播,所以景区需要从自身形象建设和其他形象传播渠道改善或维护自己的形象。从人际传播主体的传播自觉性或非自觉性考虑,景区可以分清轻重,实施有效的形象传播策略。
景区形象塑造过程中的人际传播的相关效应
受不同传播主体、过程和对象的影响,会产生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际传播效应,主要包括:
1.近因效应
从人际交往的普遍规律来看,与潜在旅游者离得越近、关系越紧密的人对于景区形象的评判,更容易被接受。从旅游者个人感知来看,旅游者刚刚到达景区或者离开时会对景区形象留下强烈的印象,一旦这种印象形成,具有长远稳定性。所以,旅游者对景区形象的认识经常通过时间最早或者时间最近抑或是最亲近、最可信赖的人际传播形成,使形象传播产生一定的近因效应。为此,景区需要特别关注对于目标客源地游客有重要影响的相关群体以及游客在刚刚到达景区或者即将离开时候的人际感受。
2.“皮格马利翁”效应
主要是人际传播的内在效应,景区内部对形象期望越高,本地居民或籍民越倾向于以自己作为该景区的一分子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也就越珍惜和维护该景区的良好形象。他们会对该景区的正面因子和事件津津乐道,广为传播,并对贬低景区的言论加以反驳,会自觉地以自己的言行体现和宣传景区的优良形象。反之,景区居民或籍民就越容易倾向于将自己与该景区分离出来,甚至极力贬低和参与攻击该景区的负面形象。景区内部的调查还表明,在总体形象较好的景区,本地居民对景区的形象评价高于公众的评价;而在总体形象较差的景区,本地居民对景区形象评价低于公众的评价。这表明形象期望的高低对景区居民的文化心态具有重要影响。
3.晕轮效应
桑戴克认为,人们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并由此得出整体印象。局部形象的突出有时候能掩盖其他局部的不足。旅游者听到或感受到的关于景区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形象,容易对没有突出形象的局部和局部形象的不足忽略,使景区形成形象“晕轮”。“晕轮”包括“灰度晕轮”和“光环晕轮”。“灰度晕轮”是因局部不良形象的传播而形成的灰色影响,“光环晕轮”是因局部良好形象的传播而形成的光环影响。“晕轮”效应往往来自于大众媒体的宣传,但通过人际传播得到强化或者扭转。
作者:张建荣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转团拼团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2012-11-13 10:50:37
- 大型节事的市场化运作管理 2012-11-1 16:01:04
- 北京知名景区: 创新服务普惠民生 2012-10-24 9:36:52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湖南旅游市场秩序 2012-9-25 17:01:27
- 浅析西湖景区水域执法管理 2012-9-10 14:35:04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